注册天羽RO下载中心
楼主: ゛小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USIC] 张学友 - Jacky Zhang [歌手專題]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小呆﹏♀ 发表于 2006-8-5 23:21:4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  
十八区夺冠 一鸣惊人路路通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为了帮家里解决点困难,学友高中毕业后,决定出来找份工作,以减轻家时的负担。

经朋友介绍,他先是谋得了香港贸易发展局一个助理文员的职位。这份工作做起来非常沉闷,还要试用3个月,而且工资也不高。学友曾发誓要多赚钱让妈妈过上安乐的日子,他一家五口屈居于一间100平方英尺的房间内,踏足社会后他的第一个愿望是为家人改善居住环境。凭贸易发展局助理文员这点收入,是无法实现这一愿望的。于是学友决定辞去这份工作。他选择在3个月试用期的最后一天辞工,这样省掉通知离职。

第一份工作实际上也就只干了3个月。 不久,学友找到了第二份工作,这就是在国泰航空公司订位部做票务,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份沉闷的工作。 这份工作虽然沉闷,但每月有3000多港元的收入,学友想比起第一份工作来还是要强,人往高处走,水往底处流,边干边找机会吧!

自幼受影响而爱唱歌的学友,此时也没有中止唱歌,事实上也不可能不唱歌。小时候就喜欢唱歌的他,凭他的家庭经济条件,父母不可能拿出钱来送他去学唱歌。 但他悟性好,他小时候唯一的学习机会,是隔壁有班大哥是玩乐队的,他们练习时学友常过去看,用心听,时间长了自然就跟他们一起玩。起先是唱唱歌,后来学会了吉他等乐器,到再后来学友便能自弹自唱了。

如此爱好音乐,他能忘却得了音乐,能不唱歌吗? 学友对唱歌的感情始终是不变的,他是这样来形容自己对唱歌的感情的:“我自小就喜欢唱歌,歌就象是我自己;若当是朋友,那就是我从小到大的朋友,不会背叛我的朋友,好信得过;若当是娱乐,则是我最好的娱乐……就象打球发泄一样的舒服,可以自娱。” 工作之余,学友时常唱唱歌,每当朋友们开舞会或聚会时,他总是通过卡拉OK一展自己的歌喉。

他的歌当时虽然未经名师指点,但唱出来非常动听。 朋友们见学友的歌确实唱得不错,就劝他去参加歌唱比赛。香港每年都要举行业余歌手比赛,旨在发现乐坛新秀。很多歌手就是在业余比赛中脱颖而出,一举成名而走进歌坛杀入娱乐圈的。

学友已以慢慢习惯了国泰公司的工作,加上他也没想过要从唱歌这个行当上出名而专以此为生,因而对参加比赛兴趣不是很大,他只是把唱歌当成爱好而已,并无发达之念。对朋友劝他去参加歌唱比赛,最初他坚持不肯去因为他对被人围着团团转达的场面不太习惯。 后来经不住朋友的一再劝说,他硬着头皮去参加了。他觉得朋友一片好心,再推托反而辜负了朋友。

报名之后,他并没有把它当一回事,也就没做什么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去参赛,自然是没有多少取胜的把握,最后结果,那次参加新秀比赛,他以失败告终。 好在学友从一开始就并非为得奖而参赛,故这次失利也没把它当一回事。  

结识了一些做生意的朋友,在一段时期内学友曾经跟人去做生意,想当个阔佬以实现先前暗暗立下的誓言。商场风云变幻难测,象学友这样一个忠厚老实之人,哪是那些狡诈刁钻之徒的对手,但他抱着学做生意的态度,觉得不妨试试,谁也是从不会到会的嘛!

学友初涉商场,时而还容易脸红,忠厚善良的他做几次,生意就要亏几次,每次总是以失败而告终。 难道自己真的不是做生意的料?经历过一次次的生意场上失败之后,学友觉得自己是个“生意黑仔”(倒霉鬼)。辛辛苦苦攒的一点本钱,就这样泡都不起地扔进商海里,实在不合算。他很快打消了做生意的念头。 学友依然在国泰公司上班,生活又回到原来那种平淡沉闷的轨道。

或许是命运在呼唤,学友人生历程上的转折点终于到来了── 1984年度的香港十大区业余歌唱大赛的报名工作又开始了,许多有志于从此向歌坛的青年纷纷涌向报名地点,意欲作人生一博。  

学友的一位朋友认为学友已有一次参赛经验,对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比较清楚,便想让他作陪,便先斩后奏替学友拿了报名表格回来。 说实在的,学友并不是很想去参加这次大赛,朋友拿了报名表格给他,让他有点骑虎难下之感,不去似乎不太好。  
回家听听***意见吧! 妈妈对学友去参加十大区业余大赛十分支持,她鼓励学友说:“你的歌唱得不错,参加比赛说不定可以得个好名次呢!再说,即使没能夺奖,对你也是个锻炼嘛!” 无论是为了朋友,还是回报***鼓励,学友觉得自己都应该去十大区业余歌唱大赛的舞台上一试身手。  

前次参加业余比赛失利,学友心理上并没有什么障碍,他自己最清楚,失利的原因主要是自己没把它当一回事,没做什么准备。这次得稍微做点准备,否则又惨遭失败的话,岂不是对不住自己这副沉实、浑厚的嗓子! 说是说“做准备”,其实学友并没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对付这次比赛。每天他照常到国泰公司去上班,下班之后才练习一下唱歌。  

作为一个参赛选手,选一首什么样的歌去参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一些歌坛巨星的原唱歌曲,是不宜作为参赛选手的比赛歌曲的,因为评委容易将歌手的水平与原唱巨星进行对比,所以应该选择知名度不是太大的歌曲参赛。

几经考虑,学友选中了关正杰原唱的《大地恩情》这首歌作为参赛曲。 “除了我喜欢原唱者关正杰够‘正气’外,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是因为这首歌……够短。” 学友这番后来的解释,提到“够短”这个原因。当时学友未脱怯场的毛病,唯恐此番比赛又同高中毕业歌唱比赛那样双脚发抖,所以选短歌可以早点唱完。  

1984年9月份的十大区业余歌唱终于拉开了序幕,这项由香港电台主办的新秀比赛,云集了不少香港的业余歌手,一些大的唱片公司也派人到场,关注新秀以从中寻觅未来的歌星。

轮到学友上场了!从听到主持人预报他的参赛号和参赛歌名那一刹那,到迈步走上舞台,学友的心扑扑跳。 还好,当麦克风握到手中的时候,学友很快稳定了自己的情绪,进入角色。他刚唱几句,那得天独厚的金嗓子立即把评委和观众们深深地吸引住了。 歌曲不长,很快就唱完了。

歌声刚落,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观众们似乎兴犹未尽,还想听他再唱一曲,然而这是比赛,不可能再唱。学友向台下的观众点头致意,凭感觉,他判断自己今天发挥得不错,很可能获得成功。 果然,评委们都给他打了高分。

结果,在有众多选手参加的十大区歌唱大赛中,学友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了这项赛事的冠军。 能力挫其他歌手一举夺魁,学友心里自然很高兴,一家人也都为他高兴,向他表示祝贺。

学友很感激妈妈,感激妈妈对他唱歌的一贯支持。想起那次妈妈说“不如去当歌星”的话,表姐那不以为然的神态,学友想自己虽然现在还没当上歌星,起码也算给妈妈争了口气。  

只要是骏马,总会遇到伯乐。前香港无线电视艺人经理冯美基,首先独具慧眼,相中了学友这匹乐坛新骏马。在谈到她初次见到学友时的第一印象时,她说她觉得学友天生就是一块唱情歌的料。

香港无线电视台在香港新闻界和娱乐圈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香港的“四大奖”中,就有一项是香港无线电视设立的,即“十大劲歌金曲”的评奖。作为这样的一个电视台的艺人经理,冯美基每天所见到的歌星和艺人肯定是不计其数,希望得到冯美基帮助提出携的业余歌手更多如牛毛,为什么这位无线电视的经理却偏偏相中了学友呢? 这主要取决于学友的得天独厚的歌唱素质。

作为一个艺人经理,对于每个签约的艺人的素质,在签约之前必须有个全面的了解。这个了解是多方面的。包括艺人的长处是什么,缺点与不足在哪里,有多少潜力可挖,今后该往哪方面发展等等,都要有个综合的考察。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艺人本身事业的发展,在香港这个商业气氛特别浓厚的地方,艺人的前途和命运,和经济效益直接挂上了钩。

冯美基看中的,就是学友的实力和前途。

这位经理觉得,学友天生嗓音极佳,肯定将打动不少人的心。挖掘这样一个天赋极好、有远大发展前途的艺人到无线电视台来,对电视台本身的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机不可失,冯美基当下便和学友商谈签约之事。  

初出道就碰上如此大好之事,学友心里自然很高兴。国泰公司是份沉闷的工作,唱歌才是他真正喜欢做的事,如能签约,自会有助于今后的大发展,所以他很快就和无线电视台签了约。

不久,香港一家历史悠入、实力强大的唱片公司宝丽金唱片公司又有意要将他罗致门下,派人跟学友联系。 宝丽金唱片集团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悠久、最著名及规模最大的唱片集团之一,它拥有菲利浦、戴卡、Deutsche Grammphon等跨国大唱片企业,该集团在香港久负盛名,并以高质量的艺术精品享誉全球。  

宝丽金”旗下,几乎拥有了全世界最著名的艺术家和乐团,如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最著名的指挥家卡拉扬、阿巴多、小泽征尔等,乐团有世界最著名的维也纳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荷兰阿姆斯特丹管弦乐团等。 凡世界著名的艺术家都被“宝丽金”网罗于麾下,其强大的实力和优良的制作,发烧友们有口皆碑。

对于这样一个久负盛名的唱片集团来说,挑选歌手肯定是很严格的,很多歌手想到“宝丽金”麾下,因为本身的实力和知名度不够,都只能望着它高高的“门槛”而兴叹。  
能被“宝丽金”罗致门下,对学友来说当然是件很高兴的事。因为自己最喜爱的歌星谭咏麟也在宝丽金麾下,并且是宝丽金的一张王牌。  

和无线电视台以及宝丽金公司签约后,有朋友劝学友辞去国泰航空公司的工作。开始,学友对此并没有采纳,他考虑到众多方面的原因,不敢贸然这样做。 学友的父亲退休在即,自己的3000多港元月薪,成了家庭经济的主力。从小就很孝顺的学友,担心自己丢掉工作后,家庭经济支柱一倒,不能给家里减轻负担,反而会增加压力。

初出道的新人,唱片公司是不给生活费的,只分红利,能否生存还得看市场对唱片的反应。所以学友在这个问题上采取谨慎态度,不敢冒险。  

1985年,宝丽金公司推出了张学友的第一张唱片《Smile》。凭着自己的实力,学友的唱片一炮打响,该张唱片销量竟超过了20万张。作为一个歌坛新秀,有如此骄人的战绩,令许多人吃惊不小。

唱片出来3个月后,学友确认自己有足够的收入,可以减轻家庭的一些经济负担,这才辞去了国泰航空公司的工作。 紧接着,宝丽金公司推出了他的第二张唱片,这位实力派歌手再创佳绩,第二张唱片与第一张一样,销量超过了20万张。  

作为一个歌坛新秀,刚出唱片能连创佳绩,这在当时被视为奇迹,20万张的销量,以现在的标准来看,仍算是畅销的。因此有人说,学友真是个幸运儿。 的确,比起同期的其他歌手来说,学友确实算是个幸运儿。

刘德华这位影、视、歌三栖明星,在步入歌坛之前,在影视界已小有名气。先从影视圈出名再步入歌坛,本来更有助于他的发展,然而,他初出道歌坛,却没有学友这样一帆风顺。他初试啼声推出首张唱片《只知道此刻爱你》时,立即被乐坛人士批评得一无是处说他“声线模仿张国荣,唱腔如白开水无韵味,走调走得离谱”。

学友的幸运,并不仅仅靠的运气,而更主要的是凭真正的实力。


[WMA]http://www.zhaixiao.com/janic/images/upload/2005/06/12/032551.wma[/WMA]


[ 本帖最后由 ゛小呆﹏♀ 于 2006-8-5 23:23 编辑 ]
12#
 楼主| ゛小呆﹏♀ 发表于 2006-8-5 23:25:17 | 只看该作者
张学友有了名气,自然就有人找上门来主办他的演唱会。

香港有家著名的娱乐制作公司叫耀荣娱乐制作公司,公司老板张耀荣,是个极有商业化意识的老板。该公司曾经成功地主办了徐小凤、张国荣、许冠杰、谭咏麟等多个大型演唱会,在举办大型演唱会上有着丰富的经验。经协商,他们准备主办张学友的演唱会,学友于是又有了一次一展才华的机会。

开演唱会可以有一笔不小的收入,尽管主办公司得大头,歌手和歌星的收入仍然极为可观。关键在于开演唱会的歌手必须具有较强的实力,或名气较大拥有成千上万的歌迷,以保证门票收入。

个唱会的场次自然是越多收入越高,但娱乐公司的老板并不敢轻易把“赌注”下在歌坛新秀身上,场次定多了观众若寥寥无几,想赚钱反而要大亏。

耀荣娱乐制作公司和张学友签定的协约是开6场演唱会。第一次开演唱会只有6场,这相对一些大腕歌星成名前第一次开演唱会来说,数量上是较少的。当年徐小凤是20场,谭咏麟与徐不相上下,也有17场之多。  

学友并不计较场次的多少,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在精心准备上,因为这毕竟是他的第一次演唱会。6场演唱会,经过学友的精心准备和台上努力,令人满意地获得了成功,这对于张学友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  

学友拿到了他有生以来第一笔巨大报酬,6场演唱会,他共获报酬30万港元。30万港元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一家香港杂志谈及此事,用了这样一句话形容:“未见世面的邻家大男孩接过钱后,为之‘手震’。”不管当时学友是否有那激动,获得成功毕竟是值得高兴的事。比起他在国泰航空公司那3000多港元的月薪收入,这30万港元抵得上他七八年的收入。

对于出道不久的学友来说,这可以算得上一个梦想的实现。 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这么一笔巨大的报酬,用来干什么呢? 前面提到学友一家屈居于鲷鱼涌一间100平方英尺的房间里,兄弟日渐长大成人,越来越感觉到生存空间的拥挤。因此他将这笔钱给了家人,用来买房子改善生活环镜。

1986年1月,香港乐坛颁奖活动如期举行。这是香港电台第八届(1985—1986)“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颁奖活动移师红勘香港体育场举行。这是检验1985年度香港歌坛歌手成绩的时刻,体育场里坐满了观众。

红勘香港体育场灯火通明,舞台被设计得金光灿烂,熠熠生辉。一班台湾歌手专程来香港出席第八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其中有张艾嘉、娃娃、陈淑桦、李宗盛、齐豫、潘越云、苏芮等,他们的到来给颁奖会增添了不少欢乐的气氛。已谢顶的老前辈关德兴应邀作为颁奖嘉宾,并当场高歌一曲,博得热烈掌声。

十大中文金曲揭晓,学友一首《情已逝》占据其中一席。此歌同年还在无线电视台设立的“劲歌金曲”中占有一席,可谓是“一炮两开花”。 回到香港电视台的“十大中文金曲”颁奖活动上。这次十大中文金曲的“金针奖”被许冠杰一举夺得。颁奖嘉宾由许冠杰的父亲担任。父亲把大奖微笑而自豪地递到了儿子手中。

倍受人们关注的是本年度的“最有前途的新人奖”将落入谁人手中。该奖项是从第六届的“十大中文金曲”评奖中设立的,这项新增设的奖项的第一位得主是女歌手蔡琴。在第七届“十大中文金曲”评奖中,陈慧娴以清新的歌唱风格,成为该奖项的第二位得主。今番的第三位新人奖的得主又会是谁呢? “最有前途的新人奖”从本届开始,除了金奖以外,还设立了银奖和铜奖。参加本届新人奖的选手中,实力强的候选歌手不乏其人,刘德华也是候选歌手之一。

结果张学友力挫群雄,一举夺得第八届“十大中文金曲”的“最有前途的新人奖”金奖,被人称为“一鸣惊人”。  




第三章

歌影并进 假戏真做生恋情

捧回了“最有前途的新人奖”,《情已逝》这首歌又成为第八届“十大中文金曲”上榜歌曲之一,出道不久的学友可谓“好事成双”。第一次在乐坛获大奖,对他来说心里自然是极为高兴的。然而,更令人羡慕的事还在后头呢!

  初出道的学友对歌唱事业上的一些经营汪务不甚了解,而且忙于事业上的追求,对商业上的一些问题也无暇顾及,因此很有必要找一个得力的经纪人来帮助处理事务。一些大牌明星,都有自己的经纪人。

  小有名气了的张学友,很快得到一位大名鼎鼎的经纪人的垂青,使学友成为他旗下一员,这位大名鼎鼎的经纪人就是陈自强。

  陈自强何许人也?他是香港娱乐圈内被称为“金牌经纪人”的一位经营奇才,全盛的时候他有十几个“仔仔女女”(经纪人对他所经管的艺人的称呼)。说到陈自强的经纪人生涯,据说是从帮助国际巨星成龙开始的。

  当年成龙在香港娱乐圈的发展一直不如意,只得黯然失色地返回澳洲,准备跟父亲学习厨艺。陈自强独具慧眼,写信给澳洲的成龙,建议他回香港拍戏。陈自强点燃了成龙艺术事业的希望之火,于是成龙重返香港,才有后来的成就。除了他本人的努力,经纪人的穿针引线起了不小的作用,陈自强功不可没。

  后来,一大批明星需要经纪人来帮助处理事务,陈自强便与人合伙开了家演艺经纪人公司。此时,正好张曼玉离开了“无线”,钟楚红离开了“邵氏”,还有像王祖贤、关之琳、郑裕玲以及张学友等这样一大批的新星都需要一个得力的经纪人,成龙的事业已上了轨道,陈自强可以腾出手来帮助其他新星。这样,各得其所,学友等一批新星便投到了陈自强门下,成为他的“仔仔女女”。

  这下可好了,学友与国际巨星成龙成了同门,更令人高兴的是,找到了一位可靠的“金牌经纪人”替这位初生牛犊接洽打点事务。

  香港娱乐圈与台湾的娱乐界一向交往很密切。很多台湾歌星影星在台湾走红以后,往往向香港以及东南亚华人市场拓展,如林青霞、邓丽君即是如此。香港的一些歌星也一样,一旦有了名气,便向台湾发展。1986年,学友也来到台湾,积极拓展自己的事业。

  在发展歌唱事业的同时,学友开始步入影坛。准备朝“双栖明星”的道路发展。香港这个地方,称得上是东方的“好莱坞”,香港所培育出来的艺人多属于两栖型的,唱歌与影视并行。学友出道的第二年(1986年)便步入影坛,开始了他在影艺方面的追求。

  有人对学友拍电影太快认为“不可理解”,作为一位歌坛新秀,正是他借“东风”向歌唱艺术更高峰迈进的时候,为何匆匆忙忙又走向了影视?认为这样做,可能会影响他的歌唱事业。此话也许不无道理,但人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生存是第一的先决条件。学友对于唱歌的兴趣和工作的满足感,他在拍过电影之后,认为都比拍电影大。但是因为家镜不富裕,他想保障自己有一定的收入,故才去尝试拍电影的。

  学友从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霹雳大喇叭》。拍电影对学友来说还是一生中的头一次,心里免不了有些紧张,加上自己的经验不足,所以拍《霹雳大喇叭》中一场打斗戏时,一次又一次重来,这都是因为经验不足的缘故。

  “重来重来!”

  导演摆摆手,学友只得从打斗戏的表演中停了下来。导演说:“打得还不够逼真,一看就是演戏。” 只好再重来。“预备──,开始!”导演一声令下,学友再次认认真真地进入角色。可一场“打斗”还没结束,导演又叫停了要重来。

  如此一拍再拍,学友连吃了六十个NG,别人有个三五个NG,顶多十几次就已经够了的,学友第一次拍电影却创下了这样一个“创记录”的次数。尽管如此,学友还是认认真真对待,直至导演满意为止。对此,导演不但没责怪,反而被学友的执着精神所感动。

  一来由于第一次拍戏较紧张。二来实在是打斗场面的反复重拍次数太多,当导演喊了一声“行了!”时,学友如释重负。累得几乎要瘫下去,他赶紧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一会儿。

  学友参加演出的另一部电影是《痴心的我》(又名《我已成年》),这部电影的开拍时间与《霹雳大喇叭》相差无几,但却是第一部在台湾上映的影片。或许是因为《霹雳大喇叭》的制作过程太长的缘故吧!

  初出道的演员,对拍电影来说都比较感兴趣,因为拍电影金钱回报大。但是,初出道的演员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比如说片酬都是按部取酬,张学友跟其他演员一样,开始也是较低报酬的。他的一部影片是4万港元,从第四、五部开始,收片酬数十万元一部。  
  开始演电影,学友一直充当配角,无缘将主角揽过来过把瘾。对此,学友有自己的看法,他说:“我不介意做配角,介意的是我究竟以戏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如果做个男配角,只是空占一个角色,没多大用处的话,那我就介意。”学友的话说得确实很有道理,不管演什么角色,关键在于演得好的缘故,往往比主角留给人的印象还深。所以学友对自己步入影坛时大多是演些傻仔憨直的角色,并不介意,而是努力去把这些角色演好,提高自己的演技。

  在《痴心的我》中,学友与女演员罗美薇饰演一对情侣。因为拍戏的原因,他与罗美薇的接触一下子多了起来,并对罗美薇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罗美薇的身世说起来比较坎坷,据说她从小是和婆婆一起过活长大的。“当我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爸爸已离开我们。我长大到三四岁,妈妈又离开了我。我真羡慕别人有完美的家庭,但我只有婆婆和我过活。”被亲生父母所遗弃,罗美薇的身世能不令人同情?

  罗美薇后来很与她妈妈见面,偶然见一面也总是很尴尬。到了17岁会考一结束,她便急不可待地去找工作。那时候新艺城正招聘助导,平日一向内向害羞的她竟一反常态,壮着胆子去应聘。结果助导没当成,却谋了份新艺城接待员的差事。

  当了几个月的接待员,忽然有一日她被某导演看中而叫去试镜头,没想到这一试便成,她从此当上了演员。更没想到,学友刚进入影坛,就和这位罗小姐同演了部电影,而且还是演一对恋人。

  摄制组一行人带着道具,登上飞机前往加拿大拍外景。在《霹雳大喇叭》中初识罗美薇,那时学友对饰影片女主角的罗美薇并无很多接触,而《痴心的我》中饰一对情侣,剧情迫使他们之间的接触日渐增多,了解随之加深。

剧中有一情节,需要拍摄他们所饰的这对情侣的接吻镜头,这可给他们出了道“难题”。学友平日容易脸红,罗美薇性格也较内向,要拍好这个镜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既然导演坚持要拍,那就只有认真地把它拍好。这对年轻人最终还是圆满地完成了这出戏,并同时献出银幕初吻。

  
13#
 楼主| ゛小呆﹏♀ 发表于 2006-8-5 23:26:09 | 只看该作者
不久,传出了学友与罗美薇拍戏生恋情的绯闻。有消息传来,说他们日久生情,弄假成真,已经拍拖。对此,两人当时都予以否认。

  学友曾以有过一个女友,那是在中学时期萌发的一段情。什么时候真正投入?唔,20岁那年,那时候有个要好的女友,血气方刚,情投意合,也是很自然的事。

  学友和女友一同完成预科课程后,然后都等待机遇,然而他们的际遇却各异。女友进了大学,而学习成绩一贯平平的学友则和大学无缘,首先进入社会谋生,比他的女友先一步跨上了人生大道。

  各人忙各人的事,追求的目标也不相同,这位后来的歌神与他的女友见面逐渐减少了。不知是否因为传统的观念作怪,总认为能念大学比上不了大学的要高人一等,学友那时多少还是有点自卑感。他说:

  “她念大学,我投身社会,两人的路各走极端,形成更多隔膜,见面时无话可说,也就逐渐减少见面,一段原不算深厚的恋情,便无疾而终。”

  这位女友一头秀丽的长发,给学友留下印象还是很深的,尽管这是一段逝去的情缘,但毕竟是学友的初恋。学友并不赞成没有爱就只有恨,他和长发女友分手后,偶尔仍有音讯相通,互报近况。恋人分手之后,还可以做朋友,这是人之常情。

  到底学友与美薇是否拍拖,外人一时拿不太准。当时美薇才19岁,学友比她大六七岁,是否大哥哥与小妹妹那种纯真之情被当了恋情,也难说。因为美薇从小便喜欢跟年长的人在一起,这也许是小时候家中只有她一个小孩的缘故,念书的时候便喜欢跟高年级同学和老师在一起,长大后朋友中比较谈得来的都是比较成熟的。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尽管学友与美薇都不承认他们拍拖,但他们的恋情却时有传闻。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直到1987年1月张学友公开承认与美薇拍拖,此时才使大家明白,原来他们真的是假戏真做成了恋人。

  恋爱事业两不误的学友,继续沿着歌唱与演艺两条道路发展。在第九届“十大中文金曲”的颁奖礼上,乐坛前辈唐涤生先生获“金针奖”、进入“十大中文金曲”榜的10首金曲,大多是老将的歌曲,其中谭咏麟占了2首,梅艳芳、张国荣、林子祥、许冠杰各有1首。在强手如林的金曲榜上,学友的一首《月半弯》有幸挤上红榜,实属不易。

  在这期间,学友扒出了他的第三张大碟,不知什么原因,这张唱碟却没有前两张那么走红,结果只卖了5万张,跌得真够厉害的。也许这是某种不祥之兆,但一直很顺利的学友并没引起特别的重视。
      
  从业余比赛脱颖而出的学友,一路顺风地走进了歌坛,进了宝丽金公司,又有了陈自强这样的“金牌经理人”在背后支撑,真是春风得意马蹄轻。步入影视圈,又走桃花运,与年轻美貌的罗小姐拍拖上了,何其美妙。殊不知一场危机已潜伏在后,这场危机给学友以不小的打击。


第四章
年少轻狂 危机四起情已去

1988年1月,适逢香港电台迈进60周年之际,第十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的举行,就有着双重纪念意义。为此,颁奖礼办得异常隆重,第一次分“巨星新人夜”和“金曲群星夜”两部分并在两个晚上举行。

第十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的舞台设计非常独特,不但被设计得富丽堂皇,而且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其更充满了高科技意念。在洋溢着喜庆色彩的氛围中,专程应大 会邀请从日本来港的翁倩玉小姐,作为颁奖嘉宾,将“金曲十年大奖”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大奖授予了谭咏麟。这是为庆祝金曲踏入10周年而设立的纪念大奖,颁予谭咏麟,是因为他在过去的10年,获得最多金曲。

张学友的一首《太阳星晨》荣登本届“十大中文金曲”榜,其他入选的金曲,绝大部分是老歌王歌后的作品,歌坛依然是老将们的天下。张学友能闯进这个阵营,证明他在年轻的歌手中,实力实高出一筹。

学友是否有点沾沾自喜?  

初出道时,第一张大碟推出,已经卖掉20万张,学友后来回忆说:“那时任谁碰到我,都会说一大堆好听的话,例如把我形容为谭咏麟的接班人。”

谭咏麟在当时谁人可比?这位老天王的乐坛辉煌之绩是有目共睹的。学友听到别人的这番恭维话,心里觉得自己确实也不错,至于能不能成为谭天王的接班人,那是日后的事。  

谁也没料到,情况会急转直下,学友的第三张唱碟跌至5万,而第四张跌得更厉害,只卖了2万张,是第一张的十分之一。  

眼看着唱碟一张比一张不卖座,学友开始对此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他想,论实力,自己的歌唱得不错,为什么会走下上坡路?  

苦闷之际,他开始喝酒了。酒这玩意又岂能替人解愁,古人不是有过“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千古名言吗?  

歌唱事业上的不顺,本来给学友就带来心烦苦闷,而此时,他与美薇的感情,也荡起了波澜,出现了危机。这就更增添了他心中的烦恼。  

当他承认与美薇拍拖时,彻底与过去的长发女友分了手,当时长发女友据说还以“小鲸鱼”为笔名填写了一曲《别恋》以倾诉自己的心事。半年之后,社会上风传有第三者插足于学友与美薇之间,一些说得具体一点的,就风传学友与长发女友旧情复燃,以至学友与美薇之间,被风言风语闹得有点不愉快。  

娱乐圈内对男女之情尤为敏感,见风即当雨,所以风传某某某某拍拖,某某与某某有婚外情之类的事,似家常便饭。很多谣传日子一长,往往不攻自破。学友与美薇总算没把这些风传当一回事,和好如初。  

谁知,1988年3月,美薇却正式宣布与学友分手。对此,娱乐圈内以及圈外人士议论纷纷,各种猜测都冒了出来。  

对于两人是否闹翻,一种说法认为闹翻是假的。“据说两人根本没有闹翻,不过为了掩人耳目,遂由地上情转为地下情。”  

既然已经公开承认了拍拖,干嘛要秘密转入地下呢?恋爱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有这种耍小把戏的必要吗?所以众多人士对此一说不以为然。  

更多人认为,学友与美薇之间,的确产生了某些分歧。这种分歧到底是什么,谁也无法知道,只有他们本人清楚。  

由于进入娱乐圈的时间不太长,学友对圈内一些人际关系不懂得怎么去圆通处理,自己不够成熟,喜欢我行我素,以致给人一种轻狂的印象,得罪了圈内一些人而受到排斥。


当时学友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然我行我素。他认为“只要我喜欢的,没有什么不可以的”,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常常酗酒闹事,以致在朋友中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给人印象最坏的,要算是大闹梅艳芳生日聚会那一次。  

梅艳芳1988年的生日会,请了不少朋友相聚,张学友也参加了这一庆贺活动。由于本身酒量不行,又多喝了两杯,很快学友就醉了。喝醉了酒的他无法自控,在这么个生日晚会上他竟拿了蛋糕乱掷。  

在别人的生日晚会上乱掷蛋糕,立即遭到朋友们的指责,到的一些人纷纷说他“玩得太疯狂,不给主人家面子!”成为众矢之的。

张学友的这些出格之举,偏偏被到场的记者逮住,拍下了他与人掷蛋糕的镜头。他的出格之举被拍下,学友对新闻界大发脾气。这一来,反而更有损于他的形象,使他的坏名声传得更广,招来嘘声一片。  

不久推出的第五张唱碟,情形就更悲惨了,有报道说销量还有及第一张的十分之一。  
学友变得异常消沉。  

“当时,好多人劝我,叫我珍惜自己,不要玩得太疯癫,如果我聪明,我会去冷静思考别人的忠告,就不会有问题出现。”  

“但我好蠢,没在意,结果大家对我印象好差:心散、不自尊、玩物丧志……”  

回首往事,学友对记者说起这件事,依然带着深深的悔意。

由于声誉下降,直接影响到他的事业。一切就像一场梦,过去只要在家里坐等,就会有人找上门来叫去录音,就有一笔一笔的收入进来。可现在,真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一下子变得如此冷落,真有点让为受不了。

让人受不了的事还在后头呢!  

有一天,学友走在大街上,忽听到有人用粗言秽语在骂自己。他真是气愤极了,恨不得冲过去揍那个满口粗言秽语的人一顿才解恨。

他和我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为什么要用那么粗鲁污秽的话骂我?难道我张学友真的成了所有人的敌人?学友觉得,自己到处都是敌人。苦闷之际,学友就往酒廊或卡拉OK去喝酒解闷。偏偏酒量不太好的他又喜欢和别人斗酒,几个回合下来就烂醉如泥。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两次作公于演唱时遇到的情景。作为一个歌手,心灵所受的创伤就别提了!

第一次是参加红勘体育馆的大型演唱会,当学友迈步走到台上,脚跟还没站稳。不知为什么,台下竟骤然响起一阵嘘声。  

站在台上的学友心里十分难受,真有点想溜的念头。想当年刚出道,与耀荣公司合作开的6次演唱会,那是生平第一次搞个人演唱会,也没有碰上这么一种让人下不了台的事情。在重大演唱会上被人喝倒彩还是头一回,对此学友真是毕生难以忘怀。  

事隔不久,张学友出席“饥馑三十”演唱会,又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轮到他唱歌时,台下又嘘声四起。  

学友委屈得眼里饱含着泪水。由于早有准备,他不像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时那样难过不安。他强忍着泪水,继续往下唱,当台下嘘声加大时,他也加大嗓门往下唱。  

后来他发现场中也有不少听众没有嘘他,这些人为什么没嘘声,他感觉到他们是出于对自己的同情,不忍心落井下石罢了。”  

经受过这种艰难之后,学友的意志更加消沉。他甚至产生过退出歌坛“一了百了”这样消极的念头。  

眼前发生的这一切,确实会使人百思不解。嘘声之后,长相不太帅的学友失去了很多机会,那时他和好友吕方同病相怜,悲愤不已。为什么外表长得靓一点就有人棒,就机会一个接着一个,而不论歌唱得好坏?社会到底是需要美妙的歌声还是漂亮的长相?  

在这种恶劣的心境下,加上不顺心的事接踵而来,学友似乎不知道再唱下去还有什么希望,难免产生打退堂鼓的想法。  

由于心境很坏,一向孝顺之至的学友,有时回到家里,带着几分酒意,甚至会对着母亲大吵大闹。“这孩子怎么啦?”看着学友的变化,做母亲的不解之余,替他担扰。  

朋友似乎越来越少,想找个知心朋友倾吐内心的不快都没机会。母亲更忙,孩子多、家务也多,有时学友想和母亲谈谈,又不愿将这些不愉快的事告诉她,免得她担心,于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1988年是学友最不如意的一年,在歌坛上一无所获。本来,这一年应该是年轻一派出头机同较多的一年,因为自上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上,谭咏麟夺得“金曲十年大奖”之后,正式宣布不再领取乐坛任何奖项,这无疑给了年轻人以更多的夺奖机会 。  

事实正是如此,前几届张学友都在“十大中文金曲”榜上从老将如林的况争中占得一席,而由于种种原因,这次机会却给了其他几位后起之秀。第十一届“十大中文金曲”的榜上,除了老将张国荣、梅艳芳等,金曲得主陈慧娴、Maria Cordero、齐秦等都是首次获奖的歌手。

尽管张学友的歌唱得不错,但由于自己的轻狂,使他失去了获奖的机会,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体操王子李宁作为颁奖嘉宾,将奖项颁送到梅艳芳的手中,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其他嘉宾将奖项颁发给陈慧娴和齐秦等新人手中。  

歌坛不如意的这段时间,学友一直没有中断定电影的拍摄,他先后在多部影片中扮演了角色。值得欣慰的是,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一年在歌坛上一个奖也没捞到的张学友,在演技方面却有了长足进步,终有所获。  

在由王家卫执导的影片《旺角卡门》中,学友饰了“乌蝇”这样一个角色。虽然仍是配角,学友却把他演活了,获得影视界的一致好评,由此使他荣获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配角”奖。  

学友第一次尝到了影坛奖项的滋味。

苦闷消沉依然困扰着学友,伴酒度日一醉方休的生活依然没有改变。和酒结下不解之缘后,高兴与不高兴他都离不开酒,经常带着满身酒气回家来,母亲为之深深叹息。

这年年底,学友与美薇虽有往来,但他否认两人复合的消息,而称这是朋友间的交往。
14#
 楼主| ゛小呆﹏♀ 发表于 2006-8-5 23:27:14 | 只看该作者
第五章
领悟人生 重塑形象献爱心

一天晚上。学友又喝醉了,和别人撞了车。对方见他喝了酒,态度极为不礼貌地责怪学友。学友酒喝多了,也就和对方争吵了起来,结果被对方痛打了一顿。  


好在这段低潮的日子不是太久,张学友便从中醒悟过来,而一步走上正轨。学友的改变,首先是从下决心戒酒开始的。  

促使学友下决心戒酒,是他因酒出了笑话,酒醒之后获悉自己喝醉酒成为别人的笑柄,因而受到刺激,忽然间便醒悟过来了。

那是他和《喋血街头》剧组人员在泰国拍片时的事了。摄制组的全体人员在泰国辛苦了大半年,拍完《喋血街头》的最后一个镜头,举行了一场别致的杀青完宴。杀青宴上学友放开胆子大喝,酒一杯又一杯往下倒,藉以慰劳自己。  

毫无疑问,这次大喝的结果又是喝醉了。本以为拍完电影没什么要紧的事了,多喝两口没什么关系,谁知学友这回喝醉,可不同往日那种醉法,到第二天要登机返回香港时,他还醉得完全不省人事。  

怎么办呢?总不能把他丢下不管吧!朋友见状,只好用轮椅推着他上了飞机,这样他才迷迷糊糊地回到香港。  

醉酒已不是头一回了,但这回醒来,了解自己这样“跌份”之后,学友真的觉得不好意思,决心戒酒。走过弯路之后省悟过来,戒酒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好久没见你来喝酒了嘛!”  

常去的那家酒廊老板觉得很奇怪,过去时常到酒廊的学友,怎么一下子说戒就戒了酒呢?人就是这么奇怪,一旦省悟过来,产生的力量也是不可低估的。魏晋小说中提到的忠臣孝子周处,开始被人当成三大祸害之一,结果,省悟过来不是浪子回头终成正果吗?学友只是处于低潮,走了点弯路,自然更容易回到正道上来。说戒酒,真的就有那么大的毅力,把酒给戒了。  

酒戒了,人也清醒了很多。他开始反思自己处在低潮期内的一切。

学友承认自己那时年少轻狂,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他认识到自己对娱乐圈中的一些游戏规则、人际关系不甚了解,而那段时间又太过放纵自己,因而总觉得周围的人不理解他。他认为对的事,往往别人不能不同;自己喜欢的玩法,原以为别人也可以接受,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他的做法被大家认为“出格”、“过分”。

理解应该是双方的事,学友终于明白这样一个生活的誓理,世界是由很多人组合而成的,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个人的言行举止得当与否,不是个人自己认定的,必须符合社会规范,必须得到大家的认同才行。  

那段日子的学友是处在尚未成熟的阶段,现在明白过来,人也觉得轻松了许多,豁然开朗了许多对于自己过去的这段经历,学友并不后悔,也不隐瞒。事后多年提起它,他依然坦荡地承认,自己走过一段弯路。  

“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我不会有什么遗憾,好与坏都成了事实,我只会自己说给自己听,这次做得不好,下次要做得更好。”  

正是由于他敢于正视现实,才不至于使这段低落潮时的往事,成为他的一种负担。从反思之中省悟过来后,学友感到当前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振作起来,重塑自己的形象。  

重塑形象首先是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经过这段低潮期后,学友对朋友之间如何相处,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学友说他曾经有过很多朋友,后来因为某些意见相反而变了“质”,彼此已经不再是朋友了,见了面自然就很尴尬。  

因此,他认为对于朋友要尽量真诚,处理与朋友的关系时要做到两点,一是不要有过分的要求;二是不要有利益冲突。他自己就努力朝这个方向去做。  

张学友成熟了,不再是过去酗酒的那个张学友了!家里人和朋友们为他的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  

过去听不进朋友劝告的张学友,现在接受了教训,很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一位朋友送给他四句格言,“涵养怒中消,提防顺口言,小心忙里错,爱惜手中钱。”他觉得这四句话每一句对他都很有作用。  

“第一,我过往的脾气,实在很大,有时候我在房里把东西掷掉,顿足大骂,吓得妈妈都不敢劝我,想想多么不应该啊!”  

学友对朋友忠告的接受,不是表面上的应承,从他“活学活用”直接对照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进行检讨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态度相当诚恳。

一些歌坛“老天王”为后起之秀树立了榜样,倍受人们的尊敬,学友向他们学习。阿伦(谭咏麟)是学友最喜爱的歌星,初出道时学友曾经得到过他的指导,记忆犹新。

有一次学友和阿伦同车,坐在车中,阿伦给学友分析当时乐坛的形势,使学友受用良多。他说自己“顿时使我好像擦亮了车头挡风玻璃,视野清楚起来,畅通无阻。”  

如果说过去更多的是从歌唱业务上向阿伦学习,省悟后的学友意识到学习阿伦的为人,学习他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同样与学习业务一样重要。发生在阿伦身上的一件“小事”对学友影响至深──  

有一次,阿伦和黄百鸣等一伙友人在一起,忽然遇到新界某戏院老板。黄百鸣曾对阿伦说,希望该戏院开幕那天,阿伦能去剪彩。阿伦一口答应了下来。

到了开幕那天,戏院老板忘记了通知阿伦。吃早餐的时候,阿伦突然想起这件事,于是扔下餐具,急急忙忙穿好衣服,驱车直往新界赶。等他到场时,只差分把钟就要剪彩了,他松了口气,自言自语地说:“总算没有误别人的事!”事后人们提及此事,都竖起大拇指夸阿伦,因为阿伦去剪彩,一分钱也没有得,他完全是为了做人讲信用这一点才去的。 学友深受感染,他觉得阿伦待人处世方面,尤其值得学习,对这位有大哥风范的歌王更加尊敬。  

对待演唱,学友比以前更认真。一些歌手往往在上台演出之前能够精心准备,学友不但做到了这一点,更为可贵的是,他在每次演出之后,都能认真向有关工作人员征求意见,检查自己在演出中的得失,供下一次表演作参考。学友说他比较懒,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但演出之后,即使累得虚脱,事后检讨时工作也一定要做。  

经过自己的努力,学友在歌坛和影视圈都找回了自己失去了的感觉,自信心不断增高。  

一份努力换来一份成果。1990年元旦,在第十二届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的颁奖活动中,女歌手尽领风骚,徐小凤小姐获得“金针奖”,IFPI大奖分别由梅艳芳和另一名女歌手陈慧娴夺走。张学友不负众望,从红粉兵团中“抢”得一席“金曲”之位,他被评为“十大金曲”的歌曲为《LINDA》。  

1986年,学友曾到台湾发展,结交了一大批歌迷,由于接下来在香港的事业不太顺,他便撤回香港“救亡”,直到1988年才在台湾推出第一张唱片。与歌唱事业相比,学友在台湾拍片则比较顺利,1990年,他以自己出色的表演,荣获台湾金马奖的“最佳男配角”奖。  

为学友夺得这项奖的影片是根据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笑傲江湖》,这是一部古装戏,学友在这部影片中饰演奸角,再一次夺得“最佳男配角”奖。  
得了两次配角奖,学友有没有渴望成为影帝呢?每项当记者问到这个问题,学友回答说:“成龙也是拍了多年片子才获得‘最佳男主角’总之,我一日不言休,一日都有机会。”  

为慈善事业募捐演出,开展献爱心的活动,是香港娱乐界的优良传统,内地几次出现自然灾害,都得到了香港娱乐圈艺人义演的捐助。谭咏麟、梅艳芳等歌坛大腕人物,都对慈善与赈灾活动非常热衷,并慷慨捐助,为后来者做出了表率。

学友对于慈善义演,从不落后于人。很多慈善机构找他搞义唱,他从来都不讲任何条件,不提任何要求。  

“做好事必有好报”这是人们常常所宣传的,学友在向所有捐献的人宣传中,也会这样去宣传,但他自己参加慈善或赈灾演出,绝不是为了图好报才去的,完全是出于自己的一片爱心。

香港电台一台曾在圣诞平安夜及大除夕,分别举行过“张学友独树一赐爱心大行动”及“最爱嘉年华”活动。在平安夜,学友在一棵大树上挂满4500张圣诞唱片,这些唱片并非出卖品,只要市民捐款超过150港元,就可以夺得一张唱碟。先到的1000名市民,还可以获得学友的亲笔签名。学友将这一活动筹得的善款,全部捐赠给了香港保护儿童基金会。  


学友参加的慈善或赈灾活动又何止这些,多年来,他一直很热衷于献爱心活动。这一方面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同时无形之中也宣传了自己,使各界对他的好感与日俱增。

在1991年的一次慈善捐赠仪式上,学友慷慨地一笔就捐出了25万港元。他的这一献爱心之举,令许多人为之感动。
学友说:  
“我每次参加慈善或赈灾活动(义唱),那种扣人心弦的场面,多么教人感动呵!一个人受了感动,下一步的行动自然是捐钱。当年我捐出25万元,就是在一瞬间决定的。我想,做一件好事,是自己能力所及的,何乐而不为呢?我反对那些不愿拔一毛以利天下的吝啬鬼!”  

重塑形象在献爱心中收到了奇效!  

尽管张学友的事业低潮期时间较短,但学友从低潮中奋起,重新找回原来的感觉,却颇费了一番努力。尽管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还是很值得的,退一步进好几大步,走向成熟的学友后劲更足了。
15#
 楼主| ゛小呆﹏♀ 发表于 2006-8-5 23:28:06 | 只看该作者
第六章

巨星隐退 三剑客乐坛比武

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香港歌坛刮起一股“隐退”之风,这为一大批新秀登上歌坛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为像张学友这样的已取得一定成绩的歌手成为新歌王提供了一个竞争的舞台。

  首先宣布退居二线的是老天王谭咏麟,阿伦在第十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上夺得具有特殊意义的“金曲十年大奖”后,正式宣布从此不在乐坛领取任何奖项。这虽然不是宣布封咪,但不再领奖却给了年轻一代更多的机会。

  谭咏麟雄霸歌坛多年,早就凭借《假如我是真的》夺得金马影帝。他的隐退,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近年来他的歌迷与另一巨星张国荣的歌迷誓不两立,闹出了许多令人遗憾的事。对于两派歌迷水火不相容的势头,两位巨星在公开场合都一再呼吁过,要他们勿争勿乱。阿伦宣布从此不在领奖,给两派歌迷之争似乎画上了一个句号。

  如果说谭咏麟只是宣布从此不再乐坛领奖,张国荣下的决心似乎更大,却宣布要退出娱乐圈。1989年9月17日,在香港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张国荣突然宣布告别歌坛。同年12月底,33岁的张国荣举行了跨年度的33场告别歌坛演唱会,而后正式退出歌坛。  

  荣少(张国荣)的这一决定,据他自己说是为了将全部心力投入到电影表演事业上,不想唱歌了,这样也可以使他在电影事业上达到巅峰。后来他真的凭着《阿飞正传》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

  许冠杰这位享有盛誉的歌星,在赴西藏拍摄电影《卫期理传奇》时患上了高山症,身体不太好,但他没在1985年退出歌坛,继续唱歌、拍电影。但不知为什么,在雄风犹在的时候,他却告别影迷歌迷,令影迷歌迷大惑不解。也许,他的隐退正应了中国“见好就收”的古老观念吧!

  紧接而来隐退的是女巨星梅艳芳,阿梅宣布隐退后,于1991年举行了“告别乐坛演唱会”。这位1986年首次个人演唱会确立乐坛“大姐大”地位的女巨星,从此告别了歌坛。

  第十二届“十大中文金曲”评奖中与梅艳芳同获IFPI大奖的实力派女歌手陈慧娴,而后前往美国升学。她虽不是告别歌坛,也为乐坛后起之秀提供了机会。 数年间,就有这样一大批的巨星或隐退,或暂时告别歌坛。可以说,90年代初,是歌手们机会最多的时期。那么新秀和少壮的歌坛表现又如何呢?

  1991年元月,第十三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活动在香港举行。这一届“十大中文金曲”的评选颁奖活动格外引人注目。圈内人士都很清楚,这是一个青黄不接的时期,圈外人士也有所闻,人们拭目以待,看看又将冒出哪能些新面孔跃上“十大中文金曲”榜。

  最最关心本届评选颁奖活动的莫过于那些乐坛的后起之秀了,他们在新人群中博击了这么久,都希望能上“十大中文金曲”榜上。评选的结果,“金针奖”被全面音乐人黄沾先生夺得。黄沾得奖后,在台上公开向刚分手的女友林燕妮示爱,引起圈内外一时议论纷纷。

  入选“十大中文金曲”榜的,果然是一批新名字新面孔。其中有李克勤(《一千零一夜》)、蒋志光(《相逢必曾相识》)、张洪量(《你知道我在等你吗》)、草蜢(《失恋》)、伍思凯(《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刘德华(《可不可以》)等,这些都是歌坛新秀。

  都将退得太多,张学友在这些新秀中,也可称得上一名老将了,他以一首《夕阳醉了》登上本届“十大中文金曲”榜。

  叶倩文这位在加拿大长大,在台湾立足,再转道香港求发展的歌手,这次以一首《焚心似火》登上“十大中文金曲”榜。记得第一次面对记者单刀直入的访问,她差点给吓坏了,而今不但在香港站稳了脚跟,而且已在本届金曲评奖中崭露头角。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影视圈杀向歌坛的刘德华,这位日后成为张学友强有力竞争对手的影视歌“三栖明星”,首次获得“十大中文金曲”奖,从此翻开了他歌唱生涯辉煌的一页。这就是90年代第一个年头的战绩表。张学友所处的是个怎样的年代?可以这样打个比喻,90年代初,是香港乐坛的“战国时代”,如同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一样,各踞“诸侯”群雄争霸,香港歌坛的“战国时代”,同样是一个各路歌手竞相争霸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已经在歌坛站稳了脚跟的张学友,他所面临的任务又是什么呢?当然不是去“十大中文金曲”榜上争取一个位置,或者尽力保持住已在金曲榜上已争得的一席之地。“列强争霸”,不进则退,一旦霸主为别的歌手夺走,他也就只好俯首称臣了。所以,不仅仅是为了争个虚名的问题,以实力充当起乐坛真正的霸主,才是学友追求的目标,毕竟他比刘德华等人领先了一步。

   学友准备在1991年出三张大碟,并力求将这几张大碟的质量提高而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以确保销量达到一定的数目,产生较大的影响来迎接挑战。

  学友这年推出的第一张唱片是《情不禁》,由于他的这张唱碟制作精,加上学友的歌唱得确实好,名气也不小,《情不禁》一出便卖掉10余万张。 拍电影是学友从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1991年他一共拍了十部影片。在这十部影片中,为华东水灾筹款而义演《豪门夜宴》,在香港引起较大的轰动,被列为“1991年香港十大娱乐新闻》”。由此可见,学友热衷于慈善或赈灾事业,并非一时之兴,而出于一片爱心。

  在这些影片中,还值得一提的是《黄飞鸿》,这是一部功夫片,学友在这部功夫片中饰“牙擦苏”这一角色,与擅长演功夫的武星李连杰同在一部片中出演。大有一较演技之势。

  学友把握住了“牙擦苏”这个角色的特点,饰演得非常出色。影视圈内外人士都评论说,比起几年前的电影来,张学友在表演中已经能“彻底脱掉歌星痕迹,演技较前两年的‘乌蝇’更进一步》。”客观地说,学友在《旺角卡门》中所饰的乌蝇这一黑人形象表演得也不错,因此还获得最佳男配角奖。今番皆言已超前者,自然是演技大大进了一步。

  《黄飞鸿》的票房收入达到了2900多万港元,这在香港的武打片中,当时票房收入算是最高的一部。这从一侧面,说明演员演得不错,后来电影《黄飞鸿》还拍了续集。

  十部影片,其票房总收入累计超过了一亿港元。因为学友电影拍得太多,有人站出来公开批评学友,说他把精力放在电影上而忽视了歌迷。对此,学友解释说
:  
  “唱歌一直是我最大的兴趣,拍电影却纯粹是为了挣钱。出唱片赚不了多少钱,而一部影片的片酬就超过好几张唱片的分红。”

  学友忘记了歌迷了吗?没有。

  不久,学友推出了他本年的第二张唱片,这就是《一颗不变心》。渴望听到学友新歌的Fans(歌迷们)将这张新出的唱碟一抢而光,一下子便卖了13万张,这个销量在当时也算很不错的。

  除了推出数张唱片,学友还准备在美国、加拿大、香港和广州等地举行个人演唱会,他和Fans结下了深情,怎么会忘记他们呢!

  就在学友积极努力的同时,刘德华也在事业上奋力拼搏。他涉足歌坛要晚于学友,却大有要与学友一争高低之势。

  拍电影是刘德华的拿手好戏,这位多才多艺的明星写过剧《江湖接班人》,1991年不但拍了12部电影,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他还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天幕电影制作公司,创业之作《九一神雕侠侣》叫好又叫座。

  初出道歌坛,刘德华并不太顺利,但他并不灰心,知难而进,苦练歌唱技巧,终于有较大的进步。他的唱片《可不可信……缘》,销量超过15万张,向“四白金”(每一白金为5万张)靠拢。这可谓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因为出第一张唱片时的销量,只是现在五分之一。刘德华的唱片销量好,使他信心倍增,这一年他一共推出了4张个人唱片。每一张都超过了12万张,总销量无疑居全港歌星之首。尤其是他的唱片和影视片一样,影响到了香港以外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更使他声名大振。在韩国、台湾等地,刘德华都有自己庞大的市场,所以在香港以外的竞争力当时可能要强于学友。这样一来,刘德华与张学友无疑成了歌坛一对“劲敌”,必有一番较量。  

  几年前连出唱片资格也没有的黎明,曾经在餐厅酒廊献艺半年。他唱的是别人唱过的歌,而在听众眼中,黎明算歌手也只是个末流歌手而已。然而,这位天赋不错的小伙子自己暗地下功夫,一眨眼之间他便来了个大翻身。

  1990年末,香港刮起“黎明旋风”,这股强劲的风暴到了1991年则演变成了“飓风”。1991年7月他在全港演艺界“忘我大汇演”(捐款给华东水灾)中赢得满场喝采。同年他主演了两部影片即《Yes一族》和《痴情快婿》更因电影《今生无悔》巩固了自己在香港影视圈的地位。

  1991年,黎明的唱片推出了不少,先是年初推出的他人第二张唱片《人在边缘》,接着8月又推出了《是爱是缘》。《是爱是缘》的出版,令多位红星纷纷避让,不敢与他同期推出唱片。年底,黎明又推出了自己作曲的《我的感觉》同名唱片,销售商的订数已达9万张。张学友与黎、刘同为宝丽金唱片公司旗下一员,三者之间的无形竞争更是不可避免。

  张学友、刘德华、黎明这乐坛的“三剑客”,各自施展自己的本事,无形之中拉开了大“比武”的序幕。  
16#
 楼主| ゛小呆﹏♀ 发表于 2006-8-5 23:28:54 | 只看该作者
第七章  

好事多磨 技压群星八面风

乐坛“三剑客”的比武还在进行之中。  

  张学友与刘德华可谓是展开了一场擂台战,争得难解难分。在香港商业电台“叱咤乐坛流行榜”上,两人的竞争可以说达到了白热化程度:

  第一回合(第一季度),张学友的《每天爱你多一些》击败刘德华的《再会了》,先拔头筹。  

  第二回合,刘德华以一曲《爱不完》赢得听众,扳回一局。  

  第三回合,丢失宝座的张学友奋起反攻,以《一颗不变心》收复失地。

  第四回合,刘德华重拳出击,以他那首深受歌迷喜爱的《一起走过的日子》,再次夺回宝座。  

  两人竞争的结果,谁也战胜不了对方,双方打了个平手。不仅在香港商业电台,他们的歌在台湾和内地,也都展开了异常激烈的拉锯战,且战斗无穷期。  


在流行榜上与刘德华难比高下的同时,学友在积极筹办他的“张学友每天爱你多一些演唱会”。在1987年与吕方合作开过双星演唱会后,他计划每两年开一次个人演唱会。

  由于拍电影的任务较多,学友考虑之后决定1991年的个人演唱会只开9场。经过挑选之后,从几个合作伙伴中,学友选择了与大名娱乐有限公司合作。

  与大名娱乐谈妥合作事项后,学友着手为个人演唱会作准备。各大新闻报刊对实力歌星张学友将举办大型个人演唱会,也予以了报道,歌迷对此也很高兴。

  谁知,离演唱会地举行还有个把月时,耀荣娱乐制作公司的老板张耀荣却公开宣称,学友与耀荣娱乐签有制作演唱会优先权合约。言下之意是说,学友若与另的机构合作开演唱会,事先必须征得耀荣娱乐的同意才行,否则就有可能会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眼看演唱会就要举办了,突然冒出这样一件事来,学友对此很是不快。换上任何人可能都会不高兴,因为与大名娱乐合作的消息早已公开,耀荣公司为什么要到这么吃紧的时刻才作此宣布呢?

  因为演唱会的日期愈来愈近,大名公司对此也有点着急,希望成与不成都能尽快有个结果。娱乐圈内的一些人士纷纷出来调解,新闻舆论对此事也异常关注,当成热点追踪。

  最后,学友与耀荣公司的这场纠纷总算得到了解决,在圈内人士的调解下,双方和解。“张学友每天爱你多一些演唱会”得以如期举行,和气解决合约纠纷,还赢得了圈内外人士的赞誉。真是好事多磨!

  为了开好这次演唱会,学友费了不少精神。到了90年代,歌星在舞台上表演,除了能唱以外,还要能跳舞,舞姿如何往往也屡屡被外界评论。香港媒体曾批评学友演唱时舞姿不佳,为此极为好学的他随大势所趋,不得不去学习本来不太感兴趣的跳舞。

  光自己“习舞”还不行,现在歌星在舞台上演唱时,往往还要有一大群的舞蹈演员合作,在旁边伴舞,这就叫“红花需要绿叶衬”。要与舞蹈演员动作一致,节奏上合拍,这除了自己要习舞以外,还得一起排练。学友和舞蹈演员多次排练,配合得较为默契。

  演唱会拉开序幕,当学友出现在七彩的舞台上时,台下一片如潮的掌声。眼尖的观众发现,学友开演唱会时,旁边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啊,是罗美薇!罗美薇对学友如此关心爱护,还给学友送来了燕窝。

  原来他们还在拍拖!

  也许这也可称作是好事多磨吧!学友处在低潮前夕,流传出他与长发女友旧情复燃的风言风语,而后美薇又正式宣布与学友分手;尽管再后来又有学友与美薇约会并复合的消息,但学友否认他们复合,很多歌迷皆以为他们之间真的“拜拜”了,没想到却是“藕断丝连”呀!这部分歌迷始有如梦方醒之感觉。

  其实,学友与阿美一直关系甚好,早在1989年,学友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他俩同游日本,歌迷中一些精明者就已看出了“门道”。至于他们之间是否真正分过手,他们什么时候又重修旧好的,既难以考究,也没有什么必要探究了。

  学友的演唱会不仅在香港举办,他还到了美、加和中国内地开演唱会。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学友的演唱会场面真是令人感动,偌大的一个体育场竟然座无虚席,而且还有不少人在外面等票。据媒介披露,一些票贩子抓住人们欲一睹歌神风采的心理,将门票炒到了惊人的价格。一位爱听学友的歌的打工妹,咬了咬牙,最终还是花了1000多块从票贩子手中买来一张票,到现场去过了把瘾。 上海有“东方明珠”之称,本世纪初期的声名在香港之上,是世界著名的大城市。学友的母亲是上海人。学友对上海有一种特别的感情。1991年他接到邀请,担任上海“亚洲音乐节”决赛颁奖嘉宾,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下来。在上海担任颁奖嘉宾期间,他再一次感受到上海人对音乐的高层次喜爱,了解到上海也有不少他的歌迷。

  又到检验一年战绩的时候了!1992年元月,香港乐坛三大奖的颁奖礼依次进行,今年的三大奖的颁奖仪式热闹非凡,形式独特也不同于往年。

  首先是香港电台于元月7日举办的“十大中文金曲”颁奖活动。罗文获得第十四届“十大中文金曲”的“金针奖”,他异常高兴,带领一班乐坛新人引吭高歌。“十大中文金曲”评选结果,“三剑客”占了5首。其中有刘德华的《爱不完》和《一起走过的日子》,张学友的《每天爱你多一些》和《一颗不变心》,黎明的《对不起我爱你》。张、刘两人依然没有分出高下。

  张学友和刘德华同获IFPI大奖,黎明则获全年销量大奖。  

  引人注目的是本届“最有前途新人奖”的角逐,反映出香港唱片业再次出现蓬勃繁荣的景象。结果,又一颗新星升起来了,从台湾乐坛走红而转到香港的阳光小子郭富城,从30多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了本届“最有前途新人奖”。从此,香港乐坛又多了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两天后,香港无线电视台的“十大劲歌金曲”颁奖活动又如期举行。10首劲歌金曲中,竟有7首是“三剑客”的,张学友有两首歌曲上了“十大劲歌金曲”榜,并获得该年度的“金曲金奖”。

  刘德华夺得“最受欢迎的男歌手奖”。颁奖活动结束后,有传言说学友没拿到1991年度“最受欢迎的男歌手奖”是有人从中作梗。这种传言越传越广,便有人信以为真,那么到底是谁在从中作梗呢?

  学友一向很注重人际关系,在娱乐圈内并无宿敌,也没与人结怨,于是人们很自然地将此事与他和大名娱乐公司合个人演唱会的事联系起来。这下耀荣娱乐制作公司的张老板坐不住了,他澄清说:“如果我能影响,我真是‘巴闭’(威风),这种事我永远不会做,学友与我是两个人的事,不要牵涉第三者。

  张耀荣老板作梗之事纯属传言,这种猜疑是毫无道理的。学友未能争得“最受欢迎男歌星奖”,说明刘德华确实和他势均力敌,因为“受欢迎”不仅仅在唱歌艺术一个方面。传言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有不少人喜欢张学友,希望他争得这一殊荣。

  1月20日,香港商业电台公布了“叱咤乐坛流行榜”全年总成绩。学友在此役中,战绩更是骄人,一人夺得四项大奖。 在全年总成绩中,张学友战胜刘德华、黎明,勇夺“男歌手金奖”,刘德华和黎明分别获得该项目的银奖和铜奖。  

  刘德华获得“我最喜爱的本地创作歌曲”大奖,张学友则囊括“IFPI”大奖、“至尊歌曲”大奖和“我最喜爱的歌曲”大奖。  

  获得“至尊歌曲”大奖,学友当之无愧。1991年他虽然花了不少精力去拍电影,但推出的3张唱片都是质量很高的精品,在歌坛创下的成绩比影坛更为显著。且看这首深受欢迎、广为流传的《每天爱你多一些》,其中几句,配上音乐,经过学友那擅长于情歌的嗓子唱出,似古人缠绵之句,感人至深。


  你可知道么/平凡亦可/平淡亦可/自有天地/但求日出/清早到后/能望见你/那已经很好过/当身边的一切如风/是你让我找到根蒂/不愿离开/只愿留低/情是永不枯萎/而每过一天/每一天/这醉者/便爱你多些/再多些/至满泻……  

  这首《每天爱你多一些》,是1991年全港流行榜唯一一首“五连冠”作品,从1月进入叱咤流行榜,直到10月仍盘踞在前30位内,入榜达38周,刷新了香港流行榜的历史记录。1991年香港唱片市场出版了数千首中外流行歌曲,能够从年初而一直“热”到年终,只有这首歌,真是奇迹。

  1992年1月20日晚,“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之后,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庆功宴。在乐坛上争斗了一年的学友与刘德华碰在一起。刘德华为自己获得“男歌手银奖”而高兴,一时感触,竟哭了。学友也很激动,他对华仔说:“我们今后再继续斗,还要争取拿‘金像影帝’(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br>?  
  “今后再继续斗”。是挑战,还是誓言?

  华仔站起来,接受了这一挑战,他破涕为笑,拉着学友的手说:“对,我们大家努力!”  

  乐坛对歌手过去一年的战绩作了评定,三大奖颁奖礼的大幕徐徐地拉上了。第10次走上三大音乐奖颁奖台的张学友,满载而归,在三个音乐大奖上都有大奖捧回,真是春风得意。回首这一年,除了好事多磨、与耀荣娱乐有一点小纠纷又很快解决外,其余在影业、歌坛都可以说是八面来风,事事如意。  

  新的一年迎来了新的世界,歌坛各路劲旅将如何迎接新的“厮杀”?而歌手们的角逐刚刚开始不久,乐坛又一要闻爆出:1992年香港将开设第三家电台──新城电台,该台也将举行流行歌曲颁奖礼,大有欲加盟乐坛,而使“三大奖”变成“四大奖”之架式。 八面威风的学友,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一轮的博杀,向歌唱事业的更高峰发起攀登。
17#
 楼主| ゛小呆﹏♀ 发表于 2006-8-5 23:30:05 | 只看该作者
第八章  

天王加冕 龙争虎斗领风骚

1992年初,歌星从唱片公司跳槽现象,首先成为圈内外人士的话题。在新一轮乐坛博杀开始之前,歌手们为什么都急于寻找新的“婆家”呢?

  首先,在唱片销售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唱片公司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剧,故他们往往主动出击找实力歌星加盟。

  就歌手而言,跳槽也有自身的理由。有的公司实力不如人,对于歌星的“包装”就要起到重大的影响。而“包装”的重要性是从所周知的。还有极少一部分歌手跳槽,是因为内部矛盾,比如公司厚此薄彼,歌手与老板结怨等,都可能使合约到期之后的歌手拍拍屁股走人。

  最引人注目的是刘德华的跳槽,他从宝丽金跳到了另一家大的唱片公司华纳公司。刘德华为什么要跳槽?据圈内人士分析,可能是从自己发展更有利这一点考虑的。在宝丽金公司中,大牌歌星云集,论唱歌天赋和实力,他显然逊于学友,从偶像派这一点看他也不见得盖过黎明。“三剑客”同处一家公司,仔女多了难免照顾不过不,不如到别的唱片公司机会多。

  华纳唱片公司在香港也是个老牌公司,和宝丽金一样占据香港唱片市场的主导地位。刘德华加盟到华纳公司,更增加了该公司的歌星实力。过去刘德华与张学友、黎明同在一个唱片公司,歌坛上的竞争可以说是暗斗,如今他到华纳公司,这场争斗成了明争。张、黎对刘、郭,这实际上成了“宝丽金”与“华纳”之争。

  学友没有考虑跳槽一事,他认为自己和宝丽金公司的合作一直很愉快,合作也是较成功的。和唱片公司没发生什么变故,但他和经纪人公司之间却有了一个新的情况:陈自强结束了他的经纪人公司,以腾出较多的时间来协助成龙处理其事务。

  回想走过的历程,金牌经纪人陈自强在学友的演艺生涯中,确实是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当年他独具慧眼,把出道不久的学友罗致旗下,成为学友得力的经纪人。期间学友的歌唱事业虽曾陷入低潮,但日后的重振雄风,以及学友在乐坛取得不俗的成绩,陈自强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抹煞的。

  相互了解,建立一定的感情,这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今陈自强结束了经纪人公司,学友与他的这段情要暂告一段落。下一步要考虑的是,学友如何再找一个得力的经纪人。  
  一位好的经纪人,能够出色地处理艺人的一些日常事务。对艺人事业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但好的、出色的经纪人,往往又不是那么容易找到。在娱乐圈中度过了8个年头的学友,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自立门户,成立自己的公司,自己当自己的经纪人。

  既然要自己干,就得干出点样子来。学友一段时间沉在这项大事上去,忙得把烟都给戒了。他的经纪人公司成立时,请了3个人,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

  1991年推出的唱片。三张均不同凡响,其中一首《每天爱你多一些》横扫各大流行榜宝座,整整一年占据歌迷的心,余威及至1992年初,这首歌还在颁奖礼独领风骚,获澳门电台的“歌中之歌”大奖。

  新年,学友推出了一张更具实力的唱片《真情流露》,这张大碟由学友的老搭档欧丁玉监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卖出了8白金(40万张),令当时其他歌手望尘莫及。

  接着又有捷报传来,学友在新加坡获得1992年“最佳电影明星”和“最受欢迎的男歌手”两殊荣。这一喜讯说明,学友的演技和歌唱才华,不仅在香港、台湾得到首肯,而且在整个东南亚特别是华人世界,都有了很高的评价。

  秋去冬来,尽管大地上气温在一天比一天低,天气一天比一天更冷,香港乐坛却依然红红火火,保持它应有的热度。  

  纵观歌坛风云变幻,评判歌手多年成绩,1992年冬,香港“邵氏”总管方逸华金口玉言,在歌手如云的香港歌坛上排出了“四大天王”,即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

  “方姐”加冕引来议论一片。有人分析说,要不是张国荣、梅艳芳、谭咏麟等等明星退隐,无线电视(邵氏)不会制造什么“四大天王”之类来支撑场面。

  “四大天王”封号既出,很多人对他们四位进行比较,但谁也不能不承认,就唱歌而言,学友无论哪方面都是排第一的,其他方面诸如影视事业、社会形象等则各有千秋。

  学友自己又是如何看待“四大天王”的封号呢?学友的态度是:“什么‘四大天王’,大家抬举吹捧罢了。真的,自问我自己真的不是什么天王。”

  尽管如此,新闻界和圈内有关人士还是习惯用“四大天王”相称,对“四大天王”进行评说一直没中止过。过了许久,还有周刊记者访问郭富城母亲,要她谈对“四大天王”的看法。兹录某书一段文字如下:

  最近有周刊记者访问郭富城妈咪,要她对“四大天王”作出评论,郭妈妈以面相而观察“四大天王”,她认为学友不靓仔,华仔鹰鼻难相处,黎明耳仔颧骨影响样子俊美,而她自己的城仔唱歌不够气。

  城仔的母亲评论“四大天王”,说学友长得不靓,这又有什么呢!学友歌坛取胜,完全靠的是实力,  

  1992年他被广州、北京电台评为“最受欢迎的男歌手”,年底又在首次颁奖的香港新电台夺得“最高荣誉歌手奖”。

  转眼之间便进入了1993年。

  每年1月,都是香港乐坛最紧张的季节,也是香港歌坛最热闹的季节。各大奖颁奖活动,是对365天弥漫在天空的流行音乐和这些歌曲的演唱者进行小结。

  由商业电台和耀荣公司合办的本届“叱咤乐坛流行颁奖礼”1月4日晚假座香港红勘体育馆举行,能容纳1.2万名观众的体育馆座无虚席,以标榜“公正”精神为宗旨,提倡“客观、创新”的第五届“叱咤流行榜”颁奖活动,主要以统计歌手、歌曲在电台播放率来确定流行榜上的名次序列。除评选标准有别于其他台,其他一些做法也颇具新意。  

  司仪陈辉虹出语惊人,宣布“自即日起,商台的空气中,再没有‘四大天王’的叫法!”,会场立即响起了一阵掌声。“四大天王”怎么啦?没怎么样。因为一度有人认为“四大天王”垄断乐坛奖项,倡导“公平”、“客观”的商台故有意要在人们的观念中使“天王”意念消失,让他们作为一个普通歌手来参与竞争。  

  现在宣布叱咤乐坛流行榜大奖!”  

  主持人一声既出,场内立即静了下来,人们竖着耳朵在听,生怕错漏一个。  

  “男歌手金奖张──学──友!”台下一片掌声。过了一会儿会场静了一些,宣榜者才往下宣读:“银奖刘德华、铜奖黎明;女歌手金奖林忆莲,银奖叶倩文……”  

  “下面由观众现场投票,评选‘我最喜爱的本地创作歌曲’和‘我最喜爱的歌曲’。”观众密切配合,很快票数便统计出来了。主办者当众宣布:“我最喜爱的本地创作歌曲”大奖由《每一句说话》获得;“我最喜爱的歌曲”大奖由《还是觉得你最好》夺得。

  学友又夺得一项重要奖项,从《还是觉得你最好》获奖,再一次说明在歌迷的心中,“还是觉得你(学友)最好”  
30个奖项学友拿了最引人注目的两项,而“四大天王”中的郭富城,却意外地一个奖项也没捞到,商台再次显示了其评奖的公正。张学友另外还夺得了本届新增设的“国内专业推介大奖”金奖,所以共获得3项大奖。

  在商业台颁奖之前,香港电台为了不让商业台抢先,特意把第十五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分成两个晚上进行。1月3日率先举行了作为“十大中文金曲”分拆出来的“巨星新人夜”颁奖活动。

  在三大奖中,“十大中文金曲”历史最久,由于香港电台是香港政府办的电台,商业性成份较少,都以作品素质为评判标准,往届金曲均由专家、权威人士评选,所以它以“权威”而著称。

  1月3日晚获奖情况如下:最有前途的男新人奖,金奖林志颖,银奖张卫健,铜奖郑伊健;最有前途的女新人奖金奖叶金卿,银奖汤宝如,铜奖刘小慧;最有前途的组合新人奖金奖为优客李林,银奖豹小子,铜奖刘以达与梦。欧丁玉凭其为张学友监制的《真情流露》获得最佳唱片监制奖。

  本届“巨星新人夜”还新增设了两个IFPI大奖,为的是将中文金曲推向国际化。IFPI是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Phonogram and Videogram Producers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国际唱片协会联合会”。为表扬1992年度世界各地华语地区最受欢迎的中文歌手及中文歌曲,大会新增设了“IFPI国际歌曲大奖”和“IFPI国际歌手大奖”,由全球各地多间华语广播机构参与投票选出。

  谁能荣幸地夺取这两个有特殊意义的奖项呢?评选结果,“IFPI国际歌曲大奖”由张学友的《暗恋你》夺得,“IFPI国际歌手大奖”又是谁呢?还是张学友!

  此外,张学友和汤宝如还以一曲《相思风雨中》夺走了本届“最受欢迎的卡拉OK歌曲奖。”  

  1月10日,第十五届“十大中文金曲”的重头戏“金曲群星夜”隆重举行。10首得奖的金曲中,有张学友两首:《还是觉得你最好》和《暗恋你》。刘德华也有两首上榜,分别是《真我的风采》和《长夜多浪漫》。黎明也不甘落后,以《我的亲爱》、《但愿不只是朋友》和张、刘打了个平手。唯有郭天王略逊一筹,只有一首《我为何让你走》上榜。其余3首分别为王靖雯的《容易受伤的女人》、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和陈慧娴的《红茶馆》。 “四大天王”除张学友一路领先、郭富城略逊一筹外,刘德华与黎明的竞争真是到了白热化的程度。龙争虎斗尽管非同寻常,但张学友却每每独揽几项大奖,给人以“稳坐钓鱼台”的感觉。

  第十五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中。张学友的《真情流露》荣获了1992年全年销量冠军大奖。这张大碟从它面世而一举销出8白金起,就注定了别的歌手唱片无法动摇它的冠军宝座。

  歌坛的最后一项颁奖礼是无线电视的“十大劲歌金曲”颁奖活动,于1月17日晚同样在红勘体育场进行。与商台抢先相反,本届无线电视的颁奖活动却有意安排在最后,便自命为“117,乐坛大哥大”,意思是作总结中的总结,显示自己的权威性、全面性,意即一锤定音!

  红勘体育场依然爆满,观众的气氛和前两项颁奖礼一样热烈。无线电视特地请了全港最好的两个司仪郑丹瑞、郑裕玲主持这乐坛大战的最后一役。

  “现在宣布十大劲歌金曲名单!”

  听到这激动人心的消息,全场的人都竖起了耳朵。结果中选的10首劲歌金曲分别为:《我来自北京》(黎明)、《分手总要在雨天》(张学友)、《我的亲爱》(黎明)、《醒醒》(林忆莲)、《真我的风采》(刘德华)、《情人知已》(叶倩文)、《长夜多浪漫》(刘德华)、《第四晚心情》(郭富城)、《容易受伤的女人》(王靖雯)、《还是觉得你最好》(张学友)。

  金曲数量比例的分配,“四大天王”之间竟和十五届“十大中文金曲”一模一样,刘、张、黎在金曲数量上,再次打了个平手。


  叶倩文获得最受欢迎的女歌手奖,而“最受欢迎的男歌手”奖则被刘德华夺得。  

  学友尽管没能夺得“最受欢迎男歌手”奖,但却夺得了金曲金奖。他凭那首《分手总要在雨天》,成为本届金曲的金奖得主。无线电视台的颁奖礼,特意把金曲金奖的颁奖仪式放到最高潮举行,使之成为压轴戏。德高望重的俞争将沉甸甸的金奖颁给张学友,并说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他以“90年代的歌神”作为目标,勉励、嘉许学友,瞩其不可太重一时一奖之得失,宜放眼来。

  1992年度学友与其他歌手相比,真是一马当先,独领风骚。经过自己的多年努力和歌迷、默默支持他的拥护者鼎力扶持,他的歌艺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他连取14项乐坛大奖于一年之中,览尽了无限风光,成就无人可以相匹敌。除了上面提及的各种歌曲奖、唱片销量奖、歌手奖外,在港英政府颁发的“艺术家年奖”中,他又荣获了唯一的“流行歌手、艺术家年奖”。  
18#
 楼主| ゛小呆﹏♀ 发表于 2006-8-5 23:30:54 | 只看该作者
第九章

歌语飘香 《吻别》刮起大飓风

对于两位天王的打擂台,港台报刊嗅觉敏感地大幅予以报道,有的报纸登出这样的大标题:学友、华仔台岛龙虎斗。究竟是“不约而同”呢,还是“早有预谋”?

  1993年春,学友推出了第5张国语唱片《吻别》。
      
  这张国语唱片是宝丽金精心为学友制作的又一力作,考虑到近年来台湾、香港和内地的一些盗版活动十分猖獗,宝丽金公司决定将这张唱片在内地、香港、台湾三地同时发行,不让非法盗版者有机可乘。这样一来,确实保护了学友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内地和台湾等地各家大大小小音像带商店里飘出来的“我和你吻别,在无人的街”,乃是原版正宗的张学友美妙的歌声。
      
  3月,学友来到台湾,为《吻别》的发行做宣传工作。他已经4年没到台湾了,也很久没有推出国语唱片了,可以说这次是厚积薄发,必然会有不同凡响。 这张新专辑,唱片公司在推出之前,经过认真考虑,最后采取了“双保险”方法,即先选取少数几首过去热门的粤语歌曲,如《每天爱你多一些》、《还是觉得你最好》、《壮志骄阳》等,将这些获奖的粤语歌曲进行翻唱,由粤语改为国语。其次,重点组织词曲作家,谱写了一批质量高的国语歌,如新创的主题歌《吻别》以及伍思凯为学友写的另一首情歌《情网》,这些特制的新国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确保整张唱片的高水准。有趣的是,当学友到台湾为《吻别》作宣传时,另一天王刘德华竟同时来到台湾,为他新推出的国语专辑《真情难收》正式发得进行宣传。刘德华的这张新专辑,也有很强的竞争力,新唱片中收录有熊美玲的作品《无心人》、周治平的作品《伤心》、小虫的作品《漂流》,以及《假装》(粤语)和国语版《一辈子的错》,还有《我怎么舍得你难过》(粤语)的国语版《情歌》。根据华纳公司老板的意见,刘德华还自己填词。所以唱片发行之前,刘德华对该唱片充满了信心。
      
  3月底,学友召开《吻别》宣传会,巧得很,刘德华几乎在同时举行记者招待会。两位天王的竞争不知是有意安排的还是巧合,却使台湾的记者和歌迷紧张地忙乎起来。据说,本来刘德华的国语大碟比学友的要迟出一个月,后来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却硬是赶着与学友的“同步”。
      
  对于两位天王的打擂台,港台报刊嗅觉敏感地大幅予以报道,有的报纸登出这样的大标题:学友、华仔台岛龙虎斗。有的报道则明确提出,这场“龙虎斗”,究竟是“不约而同”呢,还是“早有预谋”?
      
  对于两人竞争的状况,学友是这样看的:“我希望和华仔的碟都卖得好,其实想着怎么去打人最笨,不如自己做得更好。”可见学友对打擂台的事,并不放在心上,他的话自有他的道理。
      
  通过一番努力,华仔的《真情难收》取得了很大成效,很快便进入华视“台湾金曲排行榜”并久居冠军宝座不下,其中的另一首《一辈子的错》也进入台湾中国广播公司“知音时间”排行榜,占据重要地位。学友的《吻别》又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宝丽金”为学友制作的这张专辑,没有辜负歌迷们的热望,以其高水准一下子在台湾就卖了60万张,令其他国语歌带望尘莫及。
      
  为此,唱片公司还特地为学友举行了“谁与争锋”庆贺会,庆贺《吻别》在台湾创下辉煌。不久,《吻别》在台突破了原来的12白金,发行量一跃升到80万张,破了历来台湾在最短时间内销售量的最高纪录。
      
  1993年到台推出国语片的还有郭天王。郭富城以其新国语大碟《把所有的爱都留给你》,于张学友、刘德华之前率先进入台湾市场。二三月间他的同名主题歌《把所有的爱都留给你》已经在台湾、内地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流行榜上榜,名次还排得不错。尽管如此,抢先的并非是最红火的,《吻别》后来居上,很快盖过郭天王这首歌的风势。  
      
  在东南亚的流行榜上,《吻别》一炮而红,与《情网》一同进入流行榜间列,而这张国语唱片,此进全东南亚的销量已达200万张,其中还未计翻版碟在内,若只计销量,学友已遥遥领先于其他三大天王。
      
  《吻别》有什么魔力,为什么能产生如此神奇的效应?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歌:前尘往事成云烟/消散在彼此眼前/就连说过了再见/也看不见你有些哀怨/给我的一切你不过是在敷衍/你笑得越无邪我就会爱你爱得更狂野  
      
  优美而带有忧伤的曲调,把我们带到一个独特的境界,仿佛在我们的面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失恋者,在凄迷的景中,自言自语般地在诉说着自己似了非了的恋情。
      
  总在刹那间有一些了解/说过的话不可能会实现/就在一转眼/发现你的眼已经陌生/不会再像从前/我的世界开始下雪/冷得让我无法多爱一天/冷得连隐藏的遗憾都那么的明显
      
  歌曲的忧伤曲调在继续加重,失恋者用贴切的比喻,把当时宣告分手的一刹那宣泄出来。“我的世界”代指“爱”,“下雪”指遇到挫折,“冷得让我无法多爱一天”,双关语。一指场景冷,二指对方的冷漠。
      
  我和你吻别/在无人的街/让风痴笑我不能拒绝/我和你吻别/在狂乱的夜/我的心等着迎接伤悲。  
      
  感情的宣泄到了高潮,音调加重节奏加快,并将这部分重复几遍,将失恋者那种缘尽而情未了的不舍与纠葛,借景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歌的感染性特别强,吟唱者与听众都会随着歌曲与词的演唱,一步步掉进“陷阱”,对那个隐藏在歌中的失恋者寄予一种特别的同情,每听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它深受歌迷们的欢迎。
      
  据报刊消息,曾有个电台的节目观众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自己是张学友,就一定会去整容。有人将这话转告给了学友,学友听后表示,这是别人的感受,作为他自己来说,他始终最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是啊,一张《吻别》刮起了世界级飓风,凭的什么?外貌?绝非这一点。学友外貌不及其余三大天王靓,却创造了令其他三大天王只能望而兴叹的业绩,用得着整容吗?

  我们再来看看《吻别》在内地的走俏情况。  
      
  内地歌迷对港台流行音乐并不陌生。广东、福建、广西等省市自治区毗邻港岛,24小时全天候弥漫在香港上空的流行歌曲,不可抵挡地侵袭到这些毗邻省份,海南也一样被侵袭。内陆省份对港台流行歌曲也比较早就耳有所闻,从中央电视台首届春节联欢晚会开始,许多著名的香港歌星在内地同样拥有大量的歌迷。这此歌迷对香港歌坛的熟知程度与年俱增,内地一些歌刊、音乐杂志应广大歌迷的要求,也不断地介绍港星近况以及每年的香港乐坛“三大奖”的颁奖情况。
      
  很多年以前,学友便以他那首《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在内地一炮成名,而后他的歌不断被引进到内地,学友的专辑也出了不少,因此内此歌迷对张天王的大名早已是“如雷灌耳”。光有名声在外,唱片也不一定就非常走俏,关键还得看质量。《吻别》有如此高的水准,在台湾、东南亚其他地方挺红火的,内地应该会不错吧?
      
  事实证明《吻别》确实受到内地歌迷的由衷喜爱,这首歌和周华健的《花心》,成为1993年至1994年度内地最红的港台情歌。《吻别》和学友的另一首《祝福》在卡拉OK受到的欢迎程度,打破了有史以来的记录,几乎成为每个去唱卡拉OK的人必唱之曲,有人称之为卡拉OK年度“国歌”。  

  关于《吻别》,有一则很有趣的报道:
      
  有位朋友去内地某地一间卡拉OK去唱歌。他拿起卡拉OK点歌单,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结果摇了摇头。

  “请问小姐,你们这里怎么连《吻别》都没有呀?”  

  小姐说:“我是刚来不久的,我不清楚。”  
      
  “什么?连四大天王张学友都没听过呀,《吻别》是他新年大碟中的一首歌。像你这样对流行歌风孤陋寡闻的人,怎么能在这里干这份工作呢!”
      
  想唱《吻别》的朋友扫兴之余有点生气,嗓门不自觉地就加大了几倍。卡拉OK的老板见状,还以为是小姐怠慢了顾客,赶紧过来了解情况。
      
  一问,老板才明白。原来这位顾客点名想唱《吻别》,因为这首歌是他最喜爱的歌,每逢大小场面,都是他的“保留歌曲”。谁知这次竟无法尽兴,又误解了小姐的话,才发火。  
你是老板吗?我问你,你这里为什么没有《吻别》这首歌?”

  老板连忙说“对不起”,他解释说:“不是没有,而是唱片坏了。”

  “为什么其他的不坏,偏偏就只有《吻别》坏了呢?”
      
  老板再三解释,这位朋友才知道其中的原委。原来,唱这首歌的人实在太多了,几乎每个来卡拉OK的都要点唱这一首,由于来回不断地放,所以唱片坏了。

  这简直是一个美丽动听的“神话”。
      
  《吻别》在新加坡也大放异彩,在华人占了绝大多数的新加坡,张学友连中三项奖:《吻别》获得1993年“最佳歌曲”奖;“最佳唱片”也是《吻别》;此外学友还获得新加坡“最受欢迎的男歌手”奖。1993年还获得上海电台“最具歌唱天才男歌手”奖。
      
  《吻别》的成功,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关键的一点,还是学友唱得好。这张唱片中的另一首《情网》,可以说是这张唱片中的主打歌曲,它和主题歌《吻别》一样流传极广。大街小巷中,青年男女嘴里,不时可以听到美妙的歌声:
       
  而你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轻易就把我困在网中央/我愈陷愈深愈迷惘/路愈走愈远愈漫长/如何我才能捉住你眼光/……我打开爱情这扇窗/却看见长夜的凄凉/是否会舍得我心伤
19#
 楼主| ゛小呆﹏♀ 发表于 2006-8-5 23:31:43 | 只看该作者
第十章
纠纷再起 个唱会紧锣密鼓

每两年开一次个人演唱会的学友,在发行《吻别》的同时,便在筹划1993年的个人演唱会了。这一次的演唱会,他计划要比两年前的“张学友每天爱你多一些演唱会”搞得更精彩,规模搞得更大些。  

经过几轮磋商,个人演唱会的合作单位基本上定了下来。这届的个唱会,定名为“学与友演唱会”,共举办25场,合作主办单位为香港恒星娱乐公司。  

主办单位找好了,学友便紧锣密鼓地为开好这次演唱会而作准备。像学友这样歌艺高的大牌明星,有很多娱乐公司都愿意和他合作,而且一家比一家给的报酬高。记得初出道时,他和耀荣娱乐公司开了6场个唱会,得到30万港元的报酬,学友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以他现在的名气,娱乐公司给他的报酬起码要翻上好几倍。但他不是把赚钱的多少作为第一原则,他选择的主办单位是以“谁能把个唱会开得更好”为准则。  

唱歌是学友的事业与学好,他不把唱歌当作赚钱和谋生的手段。那么他把什么当作谋生和赚钱的手段呢?这就是拍电影。从出道第二年开始拍电影,到1993年止,8年时间他一共拍了50多部电影,多的时候,他一年就要拍八九部,他拍电影的片酬,也一年年水涨船高,由第一部的4万港币发展到数十万甚至上百万港元。这些收入极为可观,他用着靠唱歌来赚钱维持生计。  


学友极为重视这次演唱会,他希望有充裕的时间来做准备,他说:“我希望6月前,最迟在开学前一个月,就完成所有拍片工作。演唱会在9月尾,没有三个月,最低限度也要有八九个星期筹备,才算充裕。”  

筹备些什么呢?  

“选歌啦,订制歌衫啦,练歌排舞啦……很多,一大堆,当然,keep fit练气,也很重要。”  

香港有媒介认为,学友的舞虽有进步,但比起其他几位天王来,依然欠佳。所以练练舞技自然也是重要的,何况还要和陪舞的舞蹈演员配合呢!  

至于保养练气也很重要,据说学友举行第一次个唱会时,因为太忘我地演唱,结果把声带弄坏了,打了针吃了药,效果都还不太理想,所以这次他吸取了那一次的经验教训,更注意平时的保养练气。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谁知半中间又跑出桩纠纷来。两年前曾因开演唱会而与学友闹合约纠纷的耀荣娱乐制作公司,这次再吃回头饭,又与学友闹起了合约纠纷。

两年前的那场纠纷,经过圈内众多人士调解得到圆满解决,而成为圈内外的“佳话”,今番又闹起纠葛,这次卷土重来,恐怕不可能像上次那么好调解,否则该公司也就没有必要充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的角色。  

这种分析很有道理。学友既和耀荣公司签有合约,耀荣公司具有制办学友演唱会的优先权,那么该公司首先就占了“三分理”。现在想来,那张合约真有点像限制自由的“卖身契”,每每令学友不开心。

耀荣娱乐公司的老板张耀荣说,学友好比是订了婚而未解除婚约,却又跟别人去订婚,这种做法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张老板表示,这场纠纷他一定要讨个“说法”,要打官司他会“奉陪到底”。

有记者问:“要是打官司你输了怎么办?”  

张老板坚决地回答,败诉了肯定会上诉。甚至“告到英国枢密院”,也要务求讨个公道。  

圈内外人士对这场纠纷都异常关注,学友在影视圈内人缘都很好,自然就会有更多的人关心他。圈内一些有影响的人物都准备出面来调停这场纠纷。

最为敏感的“部位”当然是新闻界,“四大天王”之首的张学友要与耀荣公司上公堂,这条消息的本身就颇具新闻价值,一时间港内外报刊都对学友与耀荣的纠纷予以报道。  

学友宣称他已征询过律师的意见,言下之意是对耀荣要打官司已作好了准备。同时,他阐明自己对该事件的看法,他认为自己既然没有收过对方一分一毫,因此没有错。

双方都认为自己有理,于是互不相让,一时间气氛搞得非常紧张,大有一触即发官司之势,令人为之担忧。  

圈内人士岂能无动于衷!纷纷出面充当鲁仲连的角色,意欲早平息这场纠纷。

香港电台著名的节目主持人车淑梅,特意安排了双方“面谈”的机会。而她所安排的这一“面谈”形式,却又非常独特。  

那次,车淑梅在她主持的早晨节目中,把张学友和张耀荣的电话一起拔通,采取“现场直播”的方式,让二人通过电话对话来协商解决这一纠纷。 谁知道双方正在火头气头上,对话开始还“火力”不猛,越往后对话的场面变得越“火爆”,车淑梅本想给他们创造一次调解机会,谁知却变成了一次“短兵相接”的对搞,见势不妙的车淑梅,只得赶紧中止对话。  

这次弄巧成拙,使他们之间的关系越弄越僵。车淑梅本是一番好意,谁也没料到会有这样一个结果。尽管如此,圈内人士对他们进行调解的努力并没有放弃,一些大牌明星纷纷出面,试图阻止他们对簿公堂。  

期间,曾传出耀荣向法庭取得禁制令,如果真是这样的话,9月份的个唱会将会被禁止,学友与恒星公司合办的个唱会就开不成。  

又有消息说,这场合约引起的诉讼官司,已定了在7月出庭对簿公堂,由法庭来给予公正的解决。  

对于传言说耀荣已取得禁令,学友并不太相信,他说:“禁制令?不会吧,要是有禁制令,恒星也不会答应合作。怎会有人这么笨,明知没有结果都做。”  

从这场纠纷的性质来看,学友与耀荣公司之间只是业务上的矛盾,或者说是一场商业性纠纷,并非个人恩怨,更无“杀父之仇”。所以很多大牌明星都对调解抱有信心。学友圈中的好友成龙、梁李少霞、沈殿霞、谭咏麟等人不辞劳苦,反复做双方的工作,最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双方的“火药味”渐渐地降了下来。  

“能圈内自己解决的事,何必闹到法庭上去呢!大家希望你们双方坐下来,都作些让步,相信这个问题很快会得到解决的。”  

双方接受了圈内人士的调解,坐下来研究解决的方法。有人提出学友1993年的个人演唱会,由三家合办,虽然这样一来各家收入减少了,但合约纠纷就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学友和耀荣公司老板对这个建议都表示接受。这样,沸沸扬扬了许久的这场合约纠纷,终于在4月得到了解决。“学与友演唱会”最终由宝丽金、恒星公司和耀荣公司三家合办。  

问题解决了,最开心的是学友的母亲。学友说:“开记者会前告知她此事,她就显得很高兴,可见身边的家人、朋友一直很关心这件事情,只没详加追问而已。”说这番话时,学友自己也有如释重负之感。  

一边继续准备开9月份的“学与友演唱会”,学友另一方面又推出了两张大碟,一张是《我与你》,另一张是《等你等到我心痛》。两张唱碟虽没卖到《吻别》那样大的数目,但也都相当可观,再一次证明了学友的歌唱实力。  

对唱片一向不太担忧的学友,这次倒担忧起演唱会的有关事项来。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临近“学与友演唱会”的开唱日期,学友首先想了解一下的是演唱会的门票情况。说实在的,当时他一点底也没有。

这次演唱会的门票大约有30万张,红馆的座位数是1.2万,25场的票总数一算就出来了。这么大的数量,连续25天都要爆满,恐怕也非易事。更不容忽视的是,已分别有林忆莲、叶倩文各开了10场演唱会,8月黎明演唱会的门票高的达320港元一张,仍有那么多观众。经过这几位歌星的演唱会,歌迷口袋里的港币可能掏出来的都掏得差不多了吧!所以很多人为学友的演唱会担忧,并不是毫无根据的。 演唱会的成功与否,从门票的销售上也可以得到某种先兆。所以学友急于了解门票的销售情况,以便早作应变准备。事实上,学友的担忧是多余的,张天王的神奇效应,竟然使刚开过林、叶、黎演唱会的乐迷们再度兴奋起来。在门票开售前一天,各个电脑售票网的售票处竟都排起了长龙。  

门票销路看好,2万多张贵价票,在开始售票后的第三个晚上,全部告罄。其他几十万张普通票,到了第5天也被全部卖出。  

“哎呀,真扫兴,通宵轮候都没买到票。”  

一位歌迷垂头丧气地从窗口退了下来,他和要好的一位朋友轮流排队,连晚上也在这长龙中守候,结果还是没轮上票。两位好朋友直叹气,他的那位要好朋友说:“张天王呀张天王,你为什么不多开一场呀,我知道你很辛苦,只需要你再加一场就行了,就轮到我有票了。”  

“没办法,只好等炒票的人来买高价的。”  

有这样的铁杆歌迷,学友要是亲身在场,会有何种感受呢?  

选歌工作早已做好,现在是加紧练习的问题。练歌和练舞时常都在进行,没有中断过。订制的演出服装也做好了,这次的歌衫做得很有特点,到时一上台,肯定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耀荣公司的张老板与学友的纠纷得到了解决,一下子变成了主办者,他被熟人追着要票,无可奈何之下就用六个字回答:“命就有,票就没。”张老板恐怕开始也没想到学友的演唱会竟会如此火爆。细细想来,学友的第一次演唱会就是和张老板合办的,张老板一直看好学友的演唱会,真是独具慧眼。  

学友的个唱会,解决主办权之后,一切准备工作都进行得非常顺利。“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等9月底一到,大幕便可徐徐拉开。然而世事多变,谁也难保个唱会不会再起风波。
20#
 楼主| ゛小呆﹏♀ 发表于 2006-8-5 23:33:11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章  

美薇助阵张学友所向无敌  

1994年,风华正茂的罗美薇突然做出重大抉择,在自己的事业和对张学友的支持帮助上,选择了后者。为了帮助学友打理事业,她退居幕后,成为学友“背后的女人”。学友虽然有自己的经理人公司,但由于太忙,他并无太多的精力去经营。因此美薇决定牺牲自己的事业来帮助他。  

  1993年的“学与友演唱会”,罗美薇在鞍前马后帮学友忙了不少事情。  
         
  罗美薇对服装很有研究,学友对服装却是“一无概念”,所以平日的穿着打扮全权交给了美薇,学友说“她是我的最佳服装造型顾问”。平日学友打扮得那样潇洒得体不说,每次演唱的歌衫都是这个“造型顾问”精心策划的,这次“学与友演唱会”,她在学友的演出服装上也颇花费了一番苦心。  

  1993年9月24日,香港体育馆。  
         
  不同的方向涌向体育馆,体育馆的门口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演唱会开始之前,不少人在等票。  
         
  有不少报刊介绍说,学友初出道时,每逢进录音棚录音,总要先去洗手间,有一段时间还在录音前吸烟(大概在1992年戒烟之前),当时他认为这是一个开声的方法。现在这些习惯都戒了,只留下拜神:朝着红馆四边拜,以求一切顺利。他还有一个最大的癖好,出场前爱心跳。可是拜神未见得管用,1993年的这次个唱会就一波三折。  

  布幕上出现了用激光射出的学友的英文名字Jacky,演唱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罗美薇会选择怎样的歌衫让学友亮相呢?  
         
  在一阵如饥似渴的期待中,学友上台了。他穿一套华丽的宫廷服,刚出场,立即掀起了演唱会的第一次高潮,掌声、欢呼声汇成一片。  
         
  这边正在欢呼呢,那边却传来有人买到假票,看来还不止一两个人。  
         
  假票事件并不止学友这次演唱会发生过,歌迷从票贩子手中花大价钱才弄到一张门票,谁知到检票口一检验,却是一张假票!所以一些买到假票的歌迷会破口大骂,甚至做出点出格的事来,也是可理解的。假票事件也许在售票之中就已经有了某种预示,因为这次演唱会的门票太紧张了。在制作高层私人分配门票也不够的情况下,一些公司、机构,不论订票作何种用途,据说大多分到手的,不到订数的一成,在这种形势下,谁能阻止那些唯利是图的制造假票的家伙干贩假制假的勾当呢?  
         
   学友在台上演出,美薇一直在后台打点。一首歌表演完了,就该轮到美薇忙了,她指挥勤杂人员搬这搬那,准备好道具,更要抓紧这短暂的时间,帮学友换上下一首歌的歌衫。  
         
  学友穿上一套会“变色”的衣裳准备唱下一首歌,上台便听到一阵喝彩声。他身穿那套衣服,在灯光的照射下,立即呈现出色彩缤纷的情景,其耀目的光华,令歌迷感到无比神奇。  
         
  第一场演唱会以获得巨大成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结束。但这只是个开头,且出现假票事件,大有“出师不利”之感。学友的个唱会历来麻烦多多,1991年与1993年两次都出现与耀荣公司的合约纠纷。而后还有二十多场要举行,还会碰上什么麻烦呢?  
         
  不妙的事果然来了,演唱会正进行,一个惊人的消息在港岛炸开了锅:张学友与澳门黑帮结怨,遭到黑帮的巨额勒索!  
         
  这一消息顿时把香港弄得满城风雨,街头巷尾,到处都在议论学友遭敲诈勒索一事。有传言说,而且限时交钱。  

  “明星有钱,树大招风嘛!”有人感慨。 有人对此半信半疑:“香港明星多得很,比张学友有钱的大有人在,为什么不去敲诈成龙、梅艳芳,而单单瞄准了张学友呢?”  
         
  传言到后来越来越细节具体化了,说张学友遭勒索,是因为他有亲属在澳门,亲属借了高利贷,连本带利,不多不少刚好是500万,故被勒索。  
         
  又有传言说,面对黑帮的勒索,学友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在不得要领的情况下,学友不得已报警求助。报警的传言一说,更是议论纷纷。有人说,黑帮可不是好惹的,逼急了,他们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言下之意,还替学友及其胞兄张学智的生命安全担忧。  
         
  学友遭勒索一事,引起了新闻传媒的广泛关注。个别报纸在真相不太明的情况下,以“传闻”见报,虽注明了是“传闻”,但也容易以讹传讹。为此,张学友决定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  
         
  在记者招待会上,学友就“勒索”事件的来龙去脉,向记者们作了解释。听完整个事件的过程之后,很多人才明白,原来此事并非传言所说的所谓“勒索”事件。  
         
  事情的起因确实与他哥哥有关。澳门是个赌城,在这里赌业十分兴旺,与美国赌城几乎可一见高下。学友的哥哥张学智,是个嗜赌如命的人。他瘾大却又赌运不好,久而久之就欠下了一大屁股债。嗜赌者往往是这样,赢了的想赢更多,输红了眼的则更想扳本。越是求胜心切,输得就越快,所以张学智很快便欠下一笔巨额赌债。  
         
  欠债的日子自然是不好过的,债主天天跟在屁股后面追讨,可谓家无宁日。怎么办呢?他想到了自己的弟弟张学友,学友现在是走红的歌星,收入肯定不菲。张学智打定主意,向弟弟借钱去!  
        
  学友说:“事情就是这样,并不存在黑帮勒索一事,这纯粹是我们兄弟之间的私事。”  
         
  哥哥要借钱,学友本来是很想帮他一把的,毕竟是同一个父母生下来的亲兄弟嘛!手足之情也促使他要助他一臂之力渡过难关。可是,哥哥要借的款额太大了,学友给了一些钱给哥哥还债,但全要他还也无能为力,只有另想办法解决此事。  
         
  “勒索”传言被澄清,学友以为这件事到此就算了结。可他没想到,这件事在事隔多年之后,于1996年他到澳门演出时,还会掀起一点小小的波浪,报刊把他的演出与其兄再次联系到一起,叫人哭笑不得,这是后话。 回到学友的1993年“学与友演唱会”上来。  
         
  25场演唱会,很快就接近尾声了。这25场演唱会,都是美薇在后台打点的。最后一次演唱会,学友在台上唱得十分投入,眉飞色舞,掌声和喝彩声时起时伏,场内洋溢着十分热烈的气氛,这使学友体会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演出结束之前,体育馆内一万多名观众又一次掀起了情感高潮。不知是谁先提了一句:“请学友向美薇致谢!”这一呼引来百应,场内一万多名观众纷纷要求学友向美薇致谢!学友笑了笑,当他表示答谢时,美薇却躲了起来。因为东方传统中,女性做这种牺牲是应该的,若她此时抛头露面,没准会有人认为她有失本分。  
         
  演唱会将近晚上12点才结束。主办机构为学友举办了庆功宴,当他赶到庆功宴现场时,已经是凌晨一点了。学友随即开香槟、切蛋糕,然后又接受电台、电视台访问。  
         
  采访活动结束,记者们这才想起罗美薇怎么没去参加主办单位举行的庆功宴这个问题。学友对此“无可奉告”。  

  就在张学友与罗美薇的关系稳步发展之际,学友却陷入绯闻之中。  

  娱乐圈是个是非圈,一点小事往往就会被“炒”成大新闻。  
         
  在《旺角卡门》这部戏中,张学友与张曼玉第一次合作,他俩在这部中,演技都得到提高,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开始,他们以后又合作拍了《南北妈打》、《我要富贵》、《黑雪》、《真是爱你》、《飞越迷情》、《大小飞刀》等多部影片。  
         
  由于他俩的合作机会多,接触的机会也自然就多了,老朋友见面自然比初相识的人更有一种亲切感。于是,慢慢地外面便传来了他们的绯闻。  
         
  王祖贤也是一位与学友合作较多的女星。他们一起拍的片子有古装片《倩女幽魂之人间道》、《倩女幽魂之道道道》、《千年女妖》、《霹雳大喇叭》、《追日》、《金装大酒店》等,于是传出他们的绯闻来。  
         
  第四位曾经传闻与学友关系甚“密”的是林忆莲。都知道林忆莲是学友的“契妹”,学友说:“其实我和她并无正式上契,只因大家都是修哥(胡枫)的契仔、契女,才扯上了关系。”  
         
  曾传与张学友有绯闻的,还有刘美君、蔡嘉利,现在又把学友与陈法蓉“搅”在一起说是他俩在澳洲拍特辑时非常“亲密”。  
         
  听说圈内外在传他与陈法蓉的绯闻,学友笑道:“既然请陈法蓉拍特辑,我自然要以主人身份招待、照顾法蓉的,一道出外吃饭、逛街,这纯粹是基于礼貌,基于友谊,并无其他意思。如果说我学友是见一个女人就追一个,恐怕我的时间不够分配,甚至说,我的命也没有了。”  
         
  对于他与陈法蓉的绯闻传说,他即作过上述的一番解释,然后对此则置若不闻了。要传你们去传吧,我没听见,或者说我听见也装着没听见。反正只要罗美薇不当真就行了。  
         
  1993年是内地歌迷与港台偶像见面最多的一年,四大天王及其他大大小小的港台歌星这年在内地的演出达到了一个令人眩晕的高潮。根据安排,学友11月中旬在北京举办个唱会。由于港台明星这一年轮番向内地“轰炸”,年末港台流行音乐在内地已开始走向低潮,不仅在广州的出场价已下跌,就连在中学生中也开始弃港台歌星而转向崇尚欧美。  
         
  学友在这种情形下到北京开个唱会,歌迷还能不能热起来,确实是个令人担心的问题。然而对学友来说,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偌大的场馆座无虚席,成千上万的歌迷等候在这里欲一睹天王歌神的风采。个唱会开唱后,聚光灯时明时暗,各种颜色的光束打在学友身上,不停地跳跃变幻着。学友唱了一曲又一曲,场内歌声如虹。 此情此景,令学友把绯闻的事忘到爪洼国去了。从北京开完个唱会不久,他到台湾搞宣传活动。  
         
  学友走后,美薇突然患上胆炎。由于开始她不太把这病当一回事,拖了一段时间,等到病情加重了些再去找医生,医生一检查却发现胆管闭塞,需要马上动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学友偏偏不在身边,令美薇心里更是难过。幸好得到两高明的医生采取了最新科技替她做了手术,病很快就见好转。  
         
  学友在台湾一时抽不开身,只有每天打长途电话来安慰美薇。所以宣传活动一完,学友便火速飞回香港。  
         
  时值圣诞节前夕,学友原打算跟朋友一道去外地狂欢的,因为美薇从医院出来,需要在家里休养一段时间,为了陪伴她,学友于是取消了原来外出狂欢的计划,更不想大肆庆祝圣诞,只想平静渡过一个平安之夜。  
         
  原打算一道外出的朋友了解到学友改变计划的原因,都夸学友是个很懂珍惜感情的大丈夫,认为他将来结了婚,肯定是个模范丈夫。这件事后来让更多的人知道了,那些绯闻也就不必再去分辨真假,不攻自破了。  




[WMA]http://www.igo-home.com/attachments/Tgxg_MTYg1cXRp9PRLb+nt8g=.mp3[/WM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天羽论坛--最初的回忆 ( 沪ICP备14004146号-1   百度 GG

GMT+8, 2025-1-27 12:19 , Processed in 2.76657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